<s id="c2f0n"><noscript id="c2f0n"><i id="c2f0n"></i></noscript></s>

  • <s id="c2f0n"></s>
    <u id="c2f0n"><meter id="c2f0n"></meter></u>
  • <span id="c2f0n"></span>
  • 當前位置

    主頁 > 醫學論文 >

    醫學影像技術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診療中的應用

    推薦人:寫作督導機構 來源: 寫作輔導機構 時間: 2021-03-22 20:42 閱讀:
    論文,畢業論文

     

    [摘 要] 2019年12月上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開始爆發,其具有傳播速度 快、感染率高的特點。截至2020年8月12日,全球現有確診超600萬例,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何遏制COVID-19的 蔓延,如何及時篩查和診治COVID-19患者已成為全球抗擊疫情共同面臨的難題。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醫學影像技術在 COVID-19患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現有臨床報道,從DR、CT、超聲檢查技術在COVID-19的篩查診 斷、病情監測、治療評估中的應用等方面展開綜述,總結了DR、CT、超聲檢查技術診斷COVID-19的優勢和缺陷,從影像 學角度為診療COVID-19提供臨床參考。

    [關鍵詞] DR;CT;超聲檢查;人工智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引言 從 2019 年 12 月開始,不明原因病毒感染性肺炎病 例開始出現,2020 年 1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該病毒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1],由該病毒引起的肺炎被稱為新型冠狀病 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2020 年 2 月 11 日 WHO 宣布該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 2019 冠狀病毒。COVID-19 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 感染導致的傳染性疾病。典型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干 咳為主,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癥狀 ; 重癥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 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 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3]。為 應對 COVID-19 大流行,多個國家都規定了社交距離,限 制群眾聚會活動以及其他限制措施 [4]。據報道,在 710 例 COVID-19 患者中,危重癥者占 7.3%[5],重癥患者死亡率 為 61.5%,因此迫切需要早期篩查和隔離輕度或無癥狀的 病例,以及對重癥患者進行強化治療的早期診斷。 但由于疫苗研發周期長,目前尚無針對該疾病的疫苗 和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因此早篩查、早隔離、早診斷及 早治療是控制此次疫情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手段 [6]。在國家 衛健委發布的第七版診治方案 [3] 中明確規定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為 :實時熒光 RT-PCR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 冠狀病毒特異性 IgM 抗體和 IgG 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 特異性 IgG 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 4 倍及 以上升高。但由于各區域資源配置不均衡、試劑盒質量良 莠不齊、采樣方式受限、檢測周期長且價格偏貴、假陰性 較高等諸多問題,導致部分疑似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隔 離治療 [7]。從目前臨床診療研究顯示,COVID-19 感染者多 數在 DR、CT、超聲檢查中具有陽性的影像學表現,能幫助 臨床醫生快速高效的診斷和鑒別疾病類型、判斷病情嚴重 程度、評價治療療效,且適用于特殊感染患者,如:嬰幼兒、 孕產婦、重癥患者以及其他不適用于核酸檢測的患者。了 解相關醫學影像技術在診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用價值, 有利于臨床醫生及時了解患者疾病進展情況并制定合適的 治療方案。對挽救 COVID-19 患者生命和控制疫情傳播有 重要的現實意義。

    1 DR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1.1 普通DR 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曾鳳霞等 [8] 的研究顯示,部分在 CT 中以磨玻璃病灶 為主的患者,在胸部 X 線片上也有相應的陽性征象。呂晗 等 [9] 對 20 例首診時同時具備 CT 和 DR 檢查的 COVID-19 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 CT 檢出 19 例患者,DR 檢出 17 例。DR 檢出率可達 90%,2 種檢查的診斷能力差異并 無統計學意義。因 DR 空間分辨率高于 CT,能更好地顯示 病灶多發、存在大片狀病變的 COVID-19 患者,尤其對于 重癥患者來說,由于肺內病灶多發、呈彌漫分布,胸部 DR 可能會更好地達到檢查效果。有研究顯示,重癥患者 DR 胸片陽性率高達 88.89%[10]。特別是在隔離重癥監護區,患 者行動不便,CT 檢查受限等情況下,床旁 DR 機能進入隔 離區,為臨床醫生提供 COVID-19 重癥患者的肺部病變情 況。且比普通大型 X 線機輻射劑量低,能減少重癥患者因 多次照射而所受到的 X 射線傷害。 但同時,因胸部 DR 自身軟組織對比度差,組織重疊 等缺陷,不易識別單發的小磨玻璃密度病灶,對于早期肺 部病變或以磨玻璃為主改變的患者漏診率高缺乏特異性且 敏感度低 [11]。因此在日常臨床使用中,主要用于檢查設備 不足的基層醫療機構對疑似 COVID-19 患者進行初步篩查 和重癥隔離區患者的床旁檢查。 1.2 胸部DR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 模型,該模型具備云診斷的功能,能在數秒內從原始胸部 X 射線圖像中自動檢測和分類出 COVID-19 病例。其準確 率在 85% 以上 [12]。若應用于臨床,可大大減少影像診斷醫 生工作量,并且可以解決偏遠地區缺乏專業影像診斷醫生 的問題。提高篩查 COVID-19 感染者的效率,有效遏制疫情的 傳播。但該模型還處于實驗階段,具體應用價值還有待研究。

    2 胸部CT檢查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2.1 胸部CT檢查在COVID-19篩查和診斷中的作用 CT 檢查效率高、密度分辨率高 ;對病灶的定位、定性 準確,可獲得無層面外組織結構干擾的橫斷面圖像,通過 調節窗寬和窗位可滿足各種觀察的需要,并且可通過后處 理技術多平面、多方位顯示病灶細節。在肺部檢查中,CT 明顯優于 MRI、B 超和常規 X 線檢查。 臨床中有報道顯示,在患者具有高風險感染情況下, 部分患者初次或 2~3 次 RT-PCR 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而胸 部 CT 卻具有典型的 COVID-19 影像學征象 [13]。一項針對 51 例患者胸部 CT 和 RT-PCR 檢測結果的分析報告中顯示, 初次就診時,胸部 CT 對 COVID-19 的敏感性高于 RT-PCR (分別為 98% 和 71%)[14]。Ai 等 [15] 對比了武漢市 1014 例 COVID-19 患者的 RT-PCR 檢測和胸部 CT,結果顯示 :篩 查早期患者,RT-PCR 檢測的敏感性低于胸部 CT 檢查。在 實時熒光 RT-PCR 檢測結果為陰性的 COVID-19 患者中,其 中 75% 的患者胸部 CT 結果呈陽性征象。此外,有學者為 評估 CT 在 COVID-19 診療中的價值,進行了 meta-analysis, 其結論是胸部 CT 對診斷 COVID-19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16]。 可見胸部 CT 在診斷 COVID-19 方面有重要作用,且 CT 檢 查耗時短,診斷結果可快速獲得,在對大量 COVID-19 疑 似患者進行快速篩查、提示診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7]。 多項研究表示,COVID-19 病灶多分布于雙肺胸膜下, 主要征象為磨玻璃密度改變并伴小葉內間隔增厚,以及空 氣—細支氣管征和微血管擴張征象。肺內纖維化改變、肺 內淋巴結腫大 ;胸腔積液在首診的 COVID-19 患者中較少 見 [18-20]。Shi 等 [21] 根據確診患者接受 CT 檢查的時間進行 分組比較和分析,結果顯示 :COVID-19 影像學表現隨著 時間推移,病灶范圍從單側逐漸發展為雙側,實變影逐漸 代替磨玻璃影。在癥狀出現后的第 4 周開始,病灶逐漸被 吸收?!缎滦凸跔畈《痉窝子跋裨\斷指南(2020 年第二版 簡版)》[22] 根據 COVID-19 患者不同時期的胸部 CT 表現, 將其分為早期、進展期、重癥期和轉歸期。早期 :分布于 雙肺胸膜下的低密度局限性的磨玻璃影 ;進展期 :雙肺病 灶范圍較早期擴大,密度增高,可出現實變影,其內還可 見充氣支氣管征 ;重癥期 :雙肺病灶進一步擴大,可呈彌 漫性分布,實變影占主要部分,可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和條 索狀影 ;轉歸期 :病灶范圍較重癥期明顯縮小,病灶密度 明顯降低,實變病灶逐漸消失。 但也有研究發現,部分確診的輕癥或無癥狀患者胸部 CT 檢查結果可無明顯異常改變,因此僅憑 CT 檢查結果篩 查疑似患者也存在漏洞,還應當結合核酸檢測和病毒基因v> 測序等檢查方式,以確保輕癥或無癥狀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此外,COVID-19 的 CT 表現與其他病毒性肺炎的鑒別診斷 較為困難,因此臨床影像診斷醫生需要結合臨床病史仔細 鑒別,避免誤診漏診的出現 [23-25]。

    2.2 胸部CT檢查在COVID-19治療和隨訪中的作用 據 Zhao 等 [26] 的研究表明 :部分患者的影像學表現 在治療過程中呈現先重后輕的現象,難以根據患者入院時 的基礎狀態預測其后期治療的效果。胸部 CT 可以評估疾 病的嚴重程度。通過患者不同時期的胸部 CT 圖像,計算 COVID-19 患者病灶占整個肺部的百分比,評估患者的病 情程度 [27]。因此可根據隨訪胸部 CT 檢查結果,制定有效 的治療方案并預測患者的最終臨床轉歸。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 版)》[3] 中,強調將胸部 CT 檢查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 顯吸收,病變范圍顯著縮小作為患者的出院標準之一。 足以證明胸部 CT 檢查在臨床觀察治療效果、監測病變和 隨訪中的重要作用。但是 CT 檢查必然會對患者造成一定 的輻射損傷,此外,由于環境的潛在污染,CT 掃描可能 會增加放射科醫務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2.3 特殊CT掃描方法和掃描技術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COVID-19 患者在確診及治療后復查過程中需要在短 時間內多次進行 CT 檢查,且影像診斷指南推薦使用胸部 高分辨率 CT。隨著檢查次數的增加勢必會導致患者輻射劑 量的累積。肖艷等 [28] 的研究顯示 :與常規參數胸部 CT 掃 描相比,采用低劑量胸部 CT 掃描既能確保 COVID-19 患 者的檢出率和圖像質量,還能降低受檢者所受輻射劑量。 使用雙源 CT Flash 掃描技術,能更加明顯的縮短檢查時間、 降低輻射劑量 , 并獲得更高質量的肺部影像,尤其適用于 重癥患者 [29]。此外,能譜 CT 利用自身特殊的單能譜成像 技術,能夠提高早期 COVID-19 患者肺部低密度病灶檢出 率,特別是針對核算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疑似感染者 [30]。

    2.4 特殊CT分析方法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據 Zhao 等 [31] 的研究表明,CT 檢查還可以用于評估 COVID-19 病變累及肺部的嚴重程度,該研究使用“CT 影 像肺受累范圍評分”的 CT 半定量評分方法。將肺部分為 3 個部分,通過雙肺累及總分客觀反映 COVID-19 患者肺部 病變的嚴重程度。此外,還可使用 CT 定量評價指標,客觀 反映不同年齡段患者病變發展速度和特點,為臨床客觀評 價 COVID-19 肺部改變提供更加科學、精準、便捷的方法 [32]。

    2.5 胸部CT檢查結合人工智能在COVID-19診療中的潛在 價值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 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據報道,阿里達摩醫療 AI 團隊研 發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T 影像識別技術,其準確率可達 96%。利用人工智能分析 CT 圖像還可提供病變的體積、形 狀和密度等數據,并能比較不同時期 CT 圖像中某一病變 的變化數據,量化肺炎病癥的輕重程度 [33]。從而提高臨床 診斷效率,減少誤診、漏診的發生。但該技術尚處在研究 階段,具體臨床使用效果和價值還有待研究。

    2.6 特殊CT檢查設備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隨著疫情在國內的蔓延,大型三甲醫院均開設急診發 熱門診,且在 COVID-19 患者病例數量大的城市,還建立 了方艙醫院。為了滿足眾多發熱患者的影像檢查需要,緩 解醫院 CT 檢查室壓力,適應方艙醫院建設特點。移動車 載箱體式 CT 在此次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普通 CT 相比,此類移動車載式 CT 靈活方便、對安裝場地要求小、 通電即可使用。目前車載式 CT 大都配備 16 排 CT,不僅 可進行肺部薄層掃描,還可支持全身大范圍一次掃描,除 簡單平掃外,還能做增強掃描。大部分移動車載式 CT 還 可與醫院信息系統、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對接。方便 臨床醫生對患者影像學資料的查閱,及時了解患者病情。 此外,移動車載式 CT 大都安裝在空曠的室外,有效避免 了院內交叉感染,且可實現醫患零接觸,降低醫護人員感 染率。相信隨著影像技術相信隨著影像技術、智能 AI 掃描 及 5G 傳輸技術的發展,未來移動車載式 CT 將更加廣泛的 應用于基層醫療單位、發熱門診篩查、社區定點篩查和常 規體檢、院內放射科分流等領域中 [34-35]。

    3 超聲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3.1 肺部超聲在COVID-19診療中的作用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情況下,快速識別病 例、劃分疾病嚴重程度、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對提高醫院 接診能力至關重要,在《新型冠狀病毒重癥肺炎肺部超聲 檢查及遠程診斷實施方案(第一版)》中指出,肺部超聲 可作為影像學檢查手段輔助觀察 COVID-19 重癥患者的肺 部病灶變化。肺部超聲(Lung Ultrasound Score,LUS)在 COVID-19 診療中具有重要作用,這已是國內外專家的共 識 [36-38]。在隔離重癥監護區,患者行動不便、CT 或床旁 X 線機檢查受限時,超聲檢查是唯一可以進入隔離區對重 癥患者進行床旁檢查的醫學影像技術設備,本身具有其他 影像檢查設備不可比擬的優勢,如 :實時動態、無創無害、 無電磁輻射、可反復檢查等優勢,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患 者移動的需要,降低交叉污染的發生率,還可以實時獲得 重癥患者最新病情數據,指導臨床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和 治療方案的調整,更好地滿足 COVID-19 危重癥患者現代 化診療的需求。 研究顯示,肺部超聲能清晰顯示肺炎病灶的大小,可 用于兒童、孕產婦、危重癥等疑似肺炎患者的檢查 [39]。 LUS 還能定量評估肺部炎癥的嚴重程度和進展情況。其 中,COVID-19 超聲表現主要為 :存在各種形式的 B 線、v> B 線融合呈“瀑布”狀、不規則或破碎的胸膜線、無肺滑 動征、可合并胸腔積液。據報道,肺部超聲可以對疑似 COVID-19 的有癥狀患者進行早期肺部病變檢查,在這種 情況下,LUS 比胸部 X 線更敏感 [40]。但也有研究顯示以 COVID-19 患者 CT 檢查結果作為參考,肺部超聲對輕中度 患者的診斷價值相對較低,但對重度患者的診斷價值較高, 準確率為 93.3%(28/30)[41]。

    3.2 超聲在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氣管插管、有創機 械通氣中的應用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提 出,對于重型、危重型患者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 通氣后,若短時間內(1~2 h)病情并無改善甚至惡化,應 及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有創機械通氣。而氣管快速超聲檢查 (Tracheal Rapid Ultrasound Exam,TRUE)技術,可以清晰 的顯示氣道結構、測量氣道內徑??芍笇R床醫師在三級 防護下,諸多操作受阻時也能選擇合適的通氣管徑,迅速 完成氣管插管。使用肺通氣評分,可以監測拔管前后患者 肺部通氣進展,并預測患者拔管時機 [42]。此外,利用床旁 超聲可有效顯示氣管插管氣囊上方分泌物,預防呼吸機相 關性肺炎 [43-44]。

    3.3 心臟超聲和血管超聲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研究顯示,COVID-19 重型患者可因肺功能衰竭造成 右心功能不全、右心衰,SARS 病毒可侵犯心肌組織,嚴 重者可導致爆發性心肌炎,出現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臨 床表現。此外,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易發生感染及病情加 重,有無心血管并發癥是不良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缎滦?冠狀病毒肺炎超聲心動圖檢查及遠程診斷實施建議(第一 版)》指出,針對 COVID-19 重型患者,有必要進行床旁經 胸超聲心動圖檢查 , 快速提供重癥患者在心臟大小、結構、 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等方面的改變,為診斷與治療方案的調 整,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 [45]。COVID-19 主要影響右心 系統,需動態觀察右心室大小及收縮功能,測量肺動脈壓, 注重觀察是否有出現肺動脈高壓的聲像圖特征。當右心室 心尖出現不同步收縮增強而游離壁運動降低時,要高度關 注急性肺栓塞可能。對于 COVID-19 并發心肌炎患者,多 次使用超聲心動圖監測可了解患者心臟動態變化,便于發 現合并心肌炎的 COVID-19 患者。 重癥和危重癥 COVID-19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易 形成深靜脈血栓,且血栓脫落后可繼發肺血栓栓塞癥,威 脅患者生命。為及早發現和治療靜脈血栓栓塞癥,有必要 對重癥和危重癥 COVID-19 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 查。明確血栓是否形成以及血栓的具體位置、形態、范圍 等信息 [46]。此外,這類患者在進行中心靜脈插管時可能比 較困難,醫生在三級防護下,受個人防護設備造成的物理 干擾,可能會影響操作的流暢性和手指的知覺靈敏度,而 血管超聲可以幫助醫生明確穿刺血管位置,提高穿刺成功 率,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47]。

    3.4 超聲新技術在COVID-19 診療中的應用 受疫情發展迅速、超聲專家有限、區域影像資源分配 不均等因素影響,可在隔離病房內使用配備有 5G 傳輸功能 的遠程超聲診斷便攜式超聲儀,從而實現院外專家在線指 導隔離病房內超聲醫生的操作和診斷 [48]。此外,還可將機 器人裝置和上述遠程 5G 傳輸技術相結合,實現醫患零接觸 式的超聲檢查。其中,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超聲科已成 功使用 5G 遠程機器人超聲為一名 COVID-19 的男性患者評 估心肺功能 [49]。已有學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針對于 肺部超聲 B 線的自動檢測分析軟件,可以客觀地對肺水腫 和肺纖維化程度進行分類。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和量化可行 性 [50]。但實際使用情況和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4 總結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技術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中 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以 CT、DR 和超聲為主,其 他醫學影像檢查設備尚未有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中 應用的相關報道。本文簡要介紹了 DR、CT、超聲檢查 在 COVID-19 的篩查分流、診斷分級、療效評估和隨訪監 測中的重要的作用,可為臨床醫生在診療 COVID-19 患者 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影像學檢查時提供一定參考。同時, 醫學影像技術結合 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科學技 術已初具雛形,希望進一步加強研究,早日應用于臨床 COVID-19 的診療中,幫助臨床醫生提高診斷準確性和工 作效率,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并為現 代化醫療體系建設提供更好的支持。

    聯系我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最近高清影院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国产日韩综合不卡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国产综合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福利中文字幕最新永久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日韩精品无码视频免费专区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在线91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国产精品午夜福利精品国精品四产自在久国产无码一二三四区免费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日本一区欧美国产日韩精品国精品国产AV自在久国产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亚洲色一久久久综合网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99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99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一卡2卡三卡4卡激情短篇少妇系列小说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84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免费麻花豆传媒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