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金融消費現狀問題調查研究
關鍵詞: 老年人金融消費;現狀問題;政策建議;
摘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速,老年消費市場具有巨大消費潛力,老年金融消費也在快速增長。但是老年人在金融方面的消費存在一些問題,論文從老年人金融消費的現狀特點出發,探析老年人金融消費意識不強,老年金融產品單一,老人參與互聯網金融消費比重低等現狀問題,提出向老年人宣傳金融投資知識,提高金融消費意識;引導老年人理性參與金融消費,加快老年金融產品開發;提高老年金融消費服務水平,提供便利性和可及性;制定老年金融消費權益法律,保護老年人金融消費的權益等相關政策建議;為老年金融消費市場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1. 研究背景
我國自2000年前后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并且呈現速度快、基數大特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1,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和分配制度逐步完善,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斷增加,老年消費也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我國金融業深化改革,金融機構不斷設計開發針對老年群體的金融消費產品,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金融消費需求,老年金融消費增長,也引發遭遇詐騙和投資血本無歸等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1.2. 研究意義
我國老年群體不斷增長,也具有龐大的消費潛力,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的動力之一。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條明確指出“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2,然而老年人對金融市場和風險缺乏認知,在金融消費過程中極易陷入詐騙陷阱,金融市場針對老年人的消費產品還不夠豐富,亟待發展完善。論文研究老年人金融消費特征,通過實證調查分析,剖析老年消費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期引導老年人理性金融消費和謹慎投資,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1.3. 研究文獻綜述
學者們對老年金融消費的研究,相關文獻頗多,主要觀點集中在老年金融消費的特征、老年金融消費問題、老年金融消費政策研究等方面。
1) 老年金融消費偏向保守穩健。學者們認為:金融消費是人們為了滿足自身消費的需求,享受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購買金融機構提供商品的行為3。老年人有閑余資金時,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如儲蓄養老這類收益低、相對穩健的產品,關注投資的安全性 [1]。銀行儲蓄是大多老年人傳統信賴的理財習慣,儲蓄目的并不是為自己養老,為子女儲蓄是多數老人的共識,也購買國債或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老年人也缺乏多元化理財產品配置的引導 [2]。
2) 老年金融消費存在諸多問題。學者們認為老年金融消費市場還不完善,老年金融產品相對稀缺,老年金融消費缺乏風險認知,時常出現被詐騙和陷入高利貸集資風險,非法集資和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手法瞄準老年群體,致使老年人成為當前受到金融詐騙和金融集資等不當行為受害最嚴重的群體 [3]。
3) 老年金融消費建議。學者們對老年金融消費提出的建議包括:一是引導老年人認識金融投資風險,莫貪便宜抵御高收益誘惑;二是提高防范意識,謹防個人和家庭銀行存款信息外泄;三是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理財產品,穩中求進 [4],強化老年人金融消費知識宣傳,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具體內容包括“三有三會”,即一是有風險意識;二是會判定不妥的宣傳信息;三是會依法向有關部門尋求幫助 [5],老年人金融消費權益不斷地受到侵害,通過制定老年人金融防騙指南和加強老年人金融服務監督管理的措施 [6]。
2. 老年人金融消費實證研究
2.1. 調查設計及調查過程
1) 問卷設計。筆者在查閱文獻和資料基礎上設計調查問題。問卷內容包括老年人金融消費類型、老年人金融消費占總收入比重情況、是否通過網絡進行金融消費、是否經歷過金融詐騙以及對自己合法權利的維護情況,這些相關問題以了解老年人金融消費的特點及現狀,進一步探究老年人金融消費存在的問題。
2) 調查過程。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在北京市朝陽區和海淀區的社區發放問卷,同時也會采訪一些老年人,深入詢問他們金融消費相關方面的問題,進一步了解他們金融消費方面的具體情況,有效問卷120份,實地采訪了76名老人。
2.2. 被調查老年人基本情況
被調查老年人體現的特征是:1) 受教育程度低,金融知識掌握相對較少。關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調查發現: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學和中學,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老人占比較少;2) 老年人傾向于低風險產品,調查問題“老年人金融消費類型”(為多選題),大部分老人選擇儲蓄存款(占70%),有22%的老人會去購置保險,少部分老年人購買基金(占比5%)和股票(占3%);3) 老年人比較依賴人工金融服務,詢問老人是否會單獨使用自動存款機發現:大部分老人不會單獨使用自動存款機,他們會找工作人員,依靠人工服務。
2.3. 老年金融消費問題分析
1) 老人金融消費意識不高
針對被調查者詢問“每個月收入情況”問題,大部分老年人每個月收入集中在1000元~3000元和3001元~5001元(圖1),而調查老年人每個月金融消費比重(見圖2),大部分老年人(90人)金融消費占收入比重在30%以下,說明大部分老人收入并不高,而且用于金融消費的錢也不多。
Figure 1. Monthly income of the elderly
圖1. 老人每月收入情況
Figure 2. Monthly financi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圖2. 老年人每月金融消費情況
2) 老年金融消費產品相對單一
詢問“金融消費是否以儲蓄存款為主”問題,有81%的老人是以儲蓄存款為主。老年金融消費比較傾向于儲蓄存款,把錢用于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對于其他理財產品很少購買,老年人過度追求低風險、投資保守,一味將金融資產過多投入儲蓄存款,會導致金融資產資源利用不充分。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和老年人金融知識匱乏密切相關,對于金融產品缺少了解加上他們保守觀念,他們認為儲蓄存款以外的金融產品風險大安全性低,從而排斥。
3) 老年人參與互聯網金融消費比重偏小
調查關于“是否通過互聯網來進行金融消費”問題,有84%的老人表示不會使用互聯網來進行金融消費,有16%的老人會使用,但也是簡單的儲蓄存款。
老年人網上金融消費比重小,傾向相關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網絡的發展給金融消費帶來了快捷,各大金融機構擁有相應的App,但是老年人網上金融消費情況比較少,他們依然傾向傳統金融消費去相關的金融機構,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這和他們依賴人工服務有關,隨著年齡地增長,老年人行動會受到限制以及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能力都有所減弱,他們離不開人工服務,另外互聯網金融不斷地快速發展,老年人獲取信息渠道有限以致不能及時獲取信息,加上金融知識的短板,讓老年人對此充滿困惑。
4) 老年人金融消費領域維權困難
調查數據分析看,當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后,84%的老人不會采取措施,14%的老年人采取措施維權,但其中維權成功的老人只有20%,80%的人采取措施后并沒有維權成功(見圖3和圖4);老年人成為金融詐騙的受害者后,大部分老年人不能成功地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由于老年人的維權意識弱,很多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不采取任何的維權措施,把這一次當作經驗教訓,而且老年人不了解法律知識以及不懂如何維權,給維權帶來了難度。
2.4. 訪談老年人發現的問題
1) 老年金融產品相對短缺,難以滿足消費需求。關于“金融市場產品是否能滿足需求”問題調查,一些老人表示不能,對于符合他們消費觀念的理財產品少之又少。一些老年人表示他們保險意識加強,愿意購買保險,但他們所能購買的保險產品種類少。投資理財越來越走進他們的生活,老年人在理財產品選擇上存在困難,缺少適合他們的理財產品。金融市場缺少專為老年人打造的產品,從而限制他們的選擇范圍。
2) 老年人防范意識比較薄弱。調查詢問一些老人,關于“陌生人推銷產品”問題,他們表示愿意相信,最后上當受騙,老年人防范意識比較薄弱,加上信息相對閉塞、識別能力比較弱加上知識的漏洞,因此詐騙常常把目標瞄準老年人。另外,金融詐騙呈現“組織化”、“信息化”、“商業化”,詐騙手段高明、環節組織性強,易把老人拉進投資陷阱。
Figure 3. The situation of the elderly after the fraud
圖3. 老年人遭遇詐騙后舉措情況
Figure 4. Rights protection of the elderly
圖4. 老年人維權情況
3. 老年人金融消費的相關政策和建議
3.1. 向老年人宣傳金融投資知識,提高金融消費意識
1) 向老年人提供更多獲取金融知識的渠道。老年人退休以后,和外界聯系減少,獲取消息的渠道比較閉塞。通過網絡設備以及電視等媒體,為老年人提供相關的金融知識。在老年人活動密集區提供相關金融知識閱讀書籍,比如公園等大型休閑場地或老年大學。
2) 加強老年人金融理財教育。老年人退休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可以充分發揮老年大學以及社區場所,通過網絡、電視、微信等,開展金融基礎知識教育,提高老年人金融理財意識。目前大部分老年人都關注一些理財產品,因此在金融知識教育過程中,可以引導老年人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保值增值。
3.2. 引導老年人理性參與金融消費,加快老年金融產品開發
目前金融市場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理財產品比較少,導致老年人有意愿理財,卻無法找到適合自己風險意愿匹配的理財產品。
1) 加快設計老年保險產品。調查訪談中,部分老年人對商業保險的重要性認可,保險意識高,由于老年人的年齡和健康風險,購買商業保險會受到限制,老年人能夠購買的保險,也是保費比較高、性價比不合理的產品,保險公司應該加快老年保險產品設計,特別是老年意外傷害、養老儲蓄性保險、住院津貼和老年護理性保險產品。
2) 設計更多符合老人消費理念的理財產品。老年人消費比較保守,而投資本身就是存在風險,擁有不確定性,風險小的理財產品比較少,適合他們的產品少。金融行業不斷創新產品,打造適合老年人消費理念的理財產品以穩健和安全為主,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選擇。
3.3. 提高老年金融消費服務水平,提供便利性和可及性
1) 完善老年人金融服務。隨著金融機構自動化提高,一些人工服務減少或取消。但老年人因為年齡文化程度原因,不能完全在銀行自動化設備里完成銀行業務,有些老人離不開銀行人工服務,金融機構應該提升人工服務質量,加強金融機構相關工作人員的人工服務培訓,完善金融機構人工服務體系。
2) 銀行開展老年人專項服務。由于自身生理的原因老年人所遇到困惑和其它年齡階段人會有所不同,為老年人開設專門的人工服務,金融機構安排專項工作人員幫助老年人,一對一為老年人提供專項金融服務。其中包括協助其操作自動化機器、解答其操作困惑等,尤其對老年互聯網金融消費加強服務,了解老人的困惑,教他們如何網上金融消費。
3.4. 制定老年金融消費權益法律,保護老年人金融消費的權益
1) 增強金融法律相關知識。我國提出依法治國戰略,讓老年人多了解法律知識,在老年人社區提供金融法相關書籍。老年人了解金融相關法,提高其法律素質,增強其維權意識。金融部門應當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讓老人擴大投訴相關渠道。
2) 設置專門保護老年金融消費權益的機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僅僅是針對老年人,還有其它的廣大金融消費者。但老年人群體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應設置專門服務老年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機構。借助互聯網信息工具,詐騙機構手段更加隱蔽,讓老年人難以防范。設置老年人金融消費維權專門機構,能夠在第一時間為老人金融消費提供咨詢服務,防范老年人金融消費詐騙風險,為老年人提供專項服務和專項保護。
參考文獻
NOTES
1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1-17/doc-iihnzhha3010613.shtml.
2http://www.maxlaw.cn/n/20190508/946207540166.shtml.
3https://baike.baidu.com/item/金融消費/3844118?fr=aladdin.
參考文獻
[1] | 杜本峰, 李一男. 老年人消費與投資行為特征和金融產品創新——以北京市調查為例[J]. 經濟問題探索, 2007(3): 175-177. |
[2] | 張素勤, 吳迎蝶. 我國老齡金融服務供需矛盾及化解對策[J].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9(5): 112-118. |
[3] | 張晨, 曹曉燁, 李穎. 老年金融消費者特殊權益保護研究——以上海市某區非法集資案件的小樣本分析為視角[J]. 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公安理論與實踐), 2017, 27(6): 29-37. |
[4] | 老年如何防范金融詐騙[J].中國防偽報道, 2019(8): 68. |
[5] | 陳婧, 馬奇炎. 老年金融消費趨勢、問題及公共管理對策建議[J] .現代管理科學, 2019(3): 66-68. |
[6] | 沈謙, 張洋. 美國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 武漢金融, 2017(2): 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