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c2f0n"><noscript id="c2f0n"><i id="c2f0n"></i></noscript></s>

  • <s id="c2f0n"></s>
    <u id="c2f0n"><meter id="c2f0n"></meter></u>
  • <span id="c2f0n"></span>
  • 《舌尖上的中國》漢語文化負載詞法譯研究

    推薦人:寫作督導機構 來源: 寫作輔導機構 時間: 2021-12-10 21:24 閱讀:
    中文摘要
    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由陳曉卿導演的美食類紀錄片。該紀錄片以精致細膩 的故事畫面、不急不緩的敘事節奏和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為國內外觀眾展示了中 國的傳統美食以及美食背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恁尖上的中國》不僅在國 內廣受好評,其法文版在國夕卜也引發了部分觀眾的關注與討論。法國觀眾対中國文 化尤其是中國的美食文化表示贊揚,與此同時,他們對解說詞的翻譯質量卻有所不 滿。為滿足觀眾的視野期待,做好中華文化的對外展示工作,譯者應該確保紀錄片 的翻譯質量,尤其是紀錄片中涉及的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質量,這些詞語是中國特色 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對外展示的窗口。
    本文從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視角出發,采用定量分析法,對紀錄片中涉及的 部分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進行分析。文化翻譯觀認為:翻譯應該以文化為單位,按照 一定的參考系統,找到需要保留的恒定信息和合適的對等語,尋求原文和譯文在各 自的文化中的功能等值。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本文試圖找出譯者傾向的翻譯策略, 譯文的翻譯難點和改進措施,從而實現譯文優化,促進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與發 展。
    關鍵詞:街尖上的中國》;文化負載詞;文化翻譯觀
    中文摘要 I
    目錄
    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1
    第二節理論綜述 7
    第三節研究范圍、方法和結構 8
    第一章蘇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視角下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10
    第一節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 ___10
    一、 巴斯奈特文化翻譯思想的演變過 10
    二、 文化翻譯觀簡介 12
    第二節從文化翻譯觀看待文化負載詞 14
    一、 譯者的翻譯地位一 一譯者的創造性與橋梁作用 14
    二、 紀錄片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原則 15
    三、 文化負載詞的常見翻譯方法 16
    本章 <] '結 18
    第二章結尖上的中國》漢語文化負載詞翻譯方法分析 20
    第一節生態文化負載詞 20
    _、地 20
    二、 歷法 21
    三、 食材     23
    第二節物質文化負載詞 —24
    _、工具 24
    二、衡量尺度 25
    三、 建筑 26
    四、 美食 27
    五、 漢菜烹調及有關詞語 33
    第三節制度文化負載詞 35
    _、節日 36
    二、 習俗 36
    三、 特定文化— 37
    第四節精神文化負載詞 37
    _、價值觀 38
    二、 藝術 39
    三、 哲學 39
    四、 宗教信仰 40
    第五節語言文化負載詞 41
    —、成語 1
    二、 俗語 42
    三、 修辭手法 43
    四、 典故   45
    五、 文學作品 45
    六、 漢字構詞 46
    本章小結   47
    第三章炳尖上的中國》文化負載詞翻譯問題總結及改進建議 49
    第一節文化負載詞翻譯問題總結 49
    一、 對漢語文化負載詞理解和表達有所偏差 49
    二、 原文與譯文的非唯一性對   50
    三、 譯文長度的控制 51
    第二節改進建議 52
    本章小結 54
    結語 55
    參考文獻 57
    致謝 60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論文 61
    獨創性聲明 62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62
    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作為美食紀錄片,結尖上的中國》在國內廣為人知并頗受好評。2012年5月, 該紀錄片第一季在央視開播,之后,該紀錄片第二季和第三季分別于2014年4月 以及2018年2月播出,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佰■尖上的中國》不單單向觀眾介 紹美食,還為觀眾展現了中國各地豐富多彩、兼容并包的文化。這部紀錄片以美食 為主線,帶觀眾領略了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不同的地理風光、獨特的風俗習慣、 巨大的氣候差異,并使觀眾感受到中國城鎮流傳千百年的文化底蘊。該片在字里行 間展現了勞動人民對食物、對生活的熱愛,行文優美、朗朗上口、別具一格,甚至成 為一種全新的網絡文體一-"舌尖體"。眾多網友紛紛以“舌尖上的 .....”造句,仿照 該紀錄片的敘述形式和風格描繪當地的舌尖美味。
    隨著"舌尖體"的走紅,關于銘尖上的中國》解說詞本身以及解說詞翻譯的研 究也吸引著眾多學者。如果說語言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承載體和表現方式,那么那些 富含著鮮明的文化色彩的詞匯作為語言表達的組成部分,就是源語言文化最直接的 體現。文化負載詞匯Culture- loaded words)是指標志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 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匯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 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氣對這些詞匯翻譯的硏究有利于我們總結前人翻 譯經驗,提升翻譯水平,增強漢語文化輸出能力,加深國人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 化軟實力。是以,研究該紀錄片中文化負載詞的意義可謂不言而喻。
    研究恁尖上的中國》漢語文化負載詞的法譯文本時,我們不僅需要了解這些 詞匯對于展現和傳播本國文化的重要性,還應該了解國外觀眾對該紀錄片翻譯的整 體評價和接受情況。除漢語版本外,該紀錄片還被譯為了英語、葡萄牙語、法語、和 西班牙語等版本播出。其中法語版本在丫ouTube網站上每集播放量均超過萬次,
    ®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L南京:譯林出版11,2000:232.
    1 播放次數最多的是第二季第七集 仁餐》Lestrois re pas),達97607次,評論有 67條。法國觀眾對該紀錄片的評價總的來說贊賞多于批評,積極評價居多。例如, Lytchee tv 評價道:"La cuisine chinoise est si diversifiee et succulente. Ma preferee reste celle du Sichuan!仲國菜是如此豐富多樣且美味。我最喜歡的 仍舊是四川菜! ) "Jean Luc Merlo 夸贊道:"C'est un peuple merveilleux, travailleur, courageux et aimant la vie de famille ! J'aime beaucoup cette video et ce peuple. Merci infiniment d'avoir partage.他們是熱愛家庭生活 的、優秀、勤奮、勇敢的人!我真的十分喜歡這個視頻和這些人。非常感謝您的分 享。)"KIM在不同的兩集紀錄片下留言夸贊該紀錄片:“Magnifique documentaire !!精彩的紀錄片!!)" "Oulala, comme ga donne faim tout qa !!!! Ilssont magnifiquestouscesreportages.('天呀,它讓我餓極了??! !所有的 這些報道都很出色。)"
    以上這些評論對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以及紀錄片的 質量表示肯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國觀眾關于法語配音和法語翻譯的評價卻引 人深思。例如,Isa G 這位觀眾評價道:"Reportage extremement interessant et bien filme, mais la traduction franqaise est une catastrophe : fautes de vocabulaire en pagaille et grammaire approximative... Du coup, cela manque de finesse, de precision et de subtilite, ce qui est un comble pour decrire une cuisine qui, elle, n'en manque pas!紀錄片極為有趣且拍攝得很 好,但是法語翻譯卻是一場災難:一團糟的詞匯和模糊的語法。..因此,它沒有注 意到紀錄片的精巧、精確和細微之處,而這些是描述美食時不可缺少的!)" Noulard Sullivan 簡要評價道:"Dommage que la traduction ne soit pastres bonne ... 很遺憾翻譯不是很好...)"Plumopium評論道:"La voix et traduction insupportable!配音和翻譯難以忍受!)”
    這些評論側面反映出該紀錄片的法譯水平還有待提升,在翻譯時需要認真校對 譯語文本的詞匯和語法結構,保證語言的準確性,避免詞語使用不當或出現語法錯 誤。針對該紀錄片翻譯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國外觀眾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該紀錄片在國內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在國外卻鮮為人知,且國外為數不多的 研究是針對紀錄片本身而不是其中的語言翻譯問題。一些文章討論了店尖上的中 國》的文化認同、國內受眾接受程度、生態批評與國家形象、食物與媒體之間的關 系,以及多媒體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問題。
    Lan Li%炎到了紀錄片的翻譯問題,文章指出:為了通過宣傳紀錄片實現更好的 溝通效果,翻譯人員應牢記翻譯方式、翻譯目的和受眾要求。作者認為,為了盡可 能地展示真實的中國并傳播中國文化,譯者最好以源語言為中心,并按字面意義翻 譯這些特定于文化的詞。
    Ling Li但從模因論的角度闡明了題尖上的中國》中涌現的網絡流行語。此文的 目的是揭示互聯網流行詞的傳播規律,討論和分析互聯網流行詞的復制和傳播過 程。
    可以看出,紺尖上的中國》在國外有少量的研究,在翻譯方面的研究還有一 定的空間。
    自2012年起截止2020年4月底,在CNKI中文文獻搜索中,關于。尖上的 中國》的碩博論文、期刊和報紙類可查到共有1057條結果,其中涉及到翻譯方面 的有92條結果,碩士論文43篇,期刊類49篇。與法語翻譯相關的共4條捜索結 果,與日語翻譯相關的有1條結果,與英語翻譯相關的有87條結果。以上硏究多是 以目的論、歸化異化理論、功能對等論和關聯理論等為基礎,主要探討紀錄片中的 美食翻譯、字幕說詞)翻譯、文化負載詞翻譯等問題。其中有3篇文獻著重探討 了紀錄片英文版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問題。
    國內對侶尖上的中國》中法文版本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目的論的角度分析該紀錄片法文版中美食文化詞語的法語翻譯。楊美玲可以 表格形式介紹了紀錄片第一季 供七集)中涉及的美食,探討了美食的分類方式、
    從美學視角出發,闡釋該紀錄片法文版的語言美。杜燕和王曉萌®通過舉例的 方式,從翻譯美學視角出發,探討如何在翻譯中還原漢語本身的聲韻美和情韻美。 賈慧©將翻譯美學與外宣翻譯理論相結合,對比分析該紀錄片的英譯版和法譯版, 探討如何在外宣翻譯中實現漢語語言美和中國文化之美。值得關注的是,該文提到 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是使譯文具有文化美的重要條件之一,為準確表達這些詞匯,譯 者需要準確理解,謹慎用詞。
    國內關于結尖上的中國》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硏究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歸異化的角度對該紀錄片第一季中文化負載詞英譯進行研究。胡際斌③指出, 紺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英譯版本中多數釆用了歸化的翻譯方法,目的是實現兩種 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順利溝通和交流;但譯者并未完全放棄異化的翻譯方式,異化翻 譯既能保留原文的異域風情,又能滿足觀眾的期待視野。朱丹毎選擇了該紀錄片第 一季第二集 住食的故事》和第三集縦化的靈感》作為實踐內容,將語料中出現的 文化負載詞進行歸納和分類,采用了 "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翻譯標準和原則。通 過選擇并運用恰當的翻譯策略,使外國受眾更為清楚、準確地了解中國飲食,傳播 中國飲食文化。
    還可以選擇從接受理論視角探討該紀錄片。張月©選擇了和朱丹相同的語料, 統計并分析涉及的文化負載詞匯。張月認為,譯者通過運用某些翻譯方法 裙言翻 譯法、轉換拼寫法、解釋法等),通過挑戰“讀者期待"的方式,來縮小兩國觀眾之間 的文化差距,從而實現原文和譯者、譯文和觀眾之間共兩次視野融合。
    因此,通過資料查找和總結歸納可以發現:一方面,國內對 店尖上的中國》法 譯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美食翻譯和字幕翻譯上,專門針對文化負載詞的研究
    緒論
    上還有待加深;另一方面,對 結尖上的中國》外語譯本的研究多集中在英譯本上, 而對法譯本的研究甚少。
    目前,國內關于文化負載詞法譯的研究集中體現在文學作品領域,對其他類型 的文本研究較少。巳有的研究針對的文學作品有:綱P齋志異》、伴乳肥臀》、続 澡》等。紀錄片不同于以上硏究的文學作品,首先兩者的傳播方式不同一一紀錄片 以圖畫+文字信息的動態方式傳播,文學作品則依靠單純的文字描述帶給讀者想象 空間;其次兩者的內容題材不同- -該紀錄片主題是介紹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人文 情懷,其中涉及的文化負載詞以美食文化、節日習俗、詩詞諺語等中國特色文化詞 語為主,上述文學作品則文學性較強,翻譯時需要著重考慮語篇語境,具有較強的 文學意味。因此,對紀錄片這一類型文本進行研究可以擴大文化負載詞法譯的研究 范圍,増加翻譯經驗,提升翻譯水平。
    提及文化負載詞的定義,不同學者的理解和表達都有所差異。除了之前提到的 廖七一教授總結的定義之外,陳喜榮把文化負載詞劃分為兩類,即在不同的語言中, 由于不同的歷史、地理、政治制度等文化語境有所差異,一類詞語有著相同意義卻 有不同的表達形式,還有一類詞語是為某一種語言文化所獨有的,在另一文化中會 出現空缺現象。®王恩科認為,文化負載詞是概念意義和文化意義的復合體氣這些 詞匯在翻譯時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即翻譯時選擇以詞匯的哪一層意義為主的問題。 王德春將漢語文化負載詞稱作為"國俗詞語",即具有民族性文化特色的詞語,體現 在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及民情風俗等各個方面@。
    關于文化負載詞定義的表達雖然有所不同,但通過總結和比較,會發現文化負 載詞有以下幾大特點:(1)文化負載詞是某個民族獨有的文化表達形式,具有強烈 的民族色彩。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智慧,這種差異也會反映到語言這 一層面。<2)文化除了具有社會性,同時還是一種歷史現象。®語言作為文化的承 載體,反映著人類在歷史長河中進行的創造活動。文化負載詞作為本民族語言文化
    的集中體現,記載著各個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G)源語言和目的語之間的語 言和文化差異給翻譯帶來一定的困難,特別表現在詞匯空缺這一現象上。包惠南提 到,文化的差異性在詞匯上表現為以下4個方面:詞匯空缺餌卩在其他語言中不存 在相對應的等值詞語)、詞義沖突原詞文化信息與對應的目的語文化信息相矛盾)、 語義聯想 個種語言受眾因同一詞語引起的心理反應不同)、語用涵義 飼語的表 層含義與深層含義"表里不一")O ©兩種語言文化的"不對等”容易造成以上4個難 題,這也對翻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至于文化負載詞的分類,不同的學者提出了各自的設想。奈達Nida Eugene A.)將這類詞匯分為以下五種:生態文化詞、物質文化詞、社會文化詞、宗教文化詞 和語言文化詞氣紐馬克借鑒了奈達的文化詞匯分類,將文化負載詞分為:(1)生態 Ecology) ; Q)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 ; B)社會文化 Social culture); 0)組織、風俗習慣、活動、方式、概念(Organisations, customs, activities, procedures, concepts) ; 6)體態語和習慣 Gestures and habits) ®o 周志培 和陳運香®將有關詞匯的分類總結為:生態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戚雨村則是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Q)物質文化;2)制度、習俗文化;G)精神 文化氣結合 炳尖上的中國》中的文化負載詞,為便于分析,本文更傾向于在周志 培和陳運香的分類方法上補充上語言文化這一類別,將出現的詞匯分為以下五類:
    (1)生態文化負載詞,即依托于不同的生態環境 氣候、山脈、動植物等),不 同的地區有其各自獨特的文化詞語。如:24節氣、三伏天、地名等。
    Q)物質文化負載詞,即人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產品,如紀錄片中的勞作工具、 美食、住所、度量單位等。
    6)制度文化負載詞,即記錄說明人們都需要遵守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規范的詞 語。如:節日、習俗、特定事件等。
    堵論
    0)精神文化負載詞,即人類思維活動形成的抽象表達,如人的價值觀念、哲 學思想、宗教信仰等等,這些都豐富著人類的精神世界。
    6)語言文化負載詞,即紀錄片中漢語語言文化的特殊表達方式,如成語、諺 語、詩詞、修辭手法等等,這些詞匯豐富著漢語的感情表達方式,是語言文化濃縮 的精華。
    第二節理論綜述
    在20世紀20至60年代,語言學有了很大的進步發展。語言學家們想要確立 起最基本的翻譯單位來解決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音素、詞 素、詞以及篇章概念先后曾被認定是翻譯的基本單位。但到了 20世紀80年代,翻 譯研究進入了翻譯文化論階段。翻譯語言學一派在面對文學翻譯時遭遇了很大的挑 戰。20世紀90年代,巴斯奈特與勒菲弗爾合著働譯、歷史與文化》,在該書中, "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
    蘇珊•巴斯奈特于1991年出版的働譯研究》一書總結了她關于翻譯研究的主 要思想。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翻譯應以文化作為翻 譯的單位,而不該停留在以前的語篇翻譯之上。二,翻譯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譯碼-- 重組過程,更重要的還是一種交流的行為。三,翻譯不應該局限于對原語文本的描 述,而在于該文本在譯語文化里的功能等值。四,不同的歷史時期翻譯有不同的原 則和規范,但說到底,這些原則和規范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翻譯就是滿足文 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體的需要氣
    這一理論傳入中國后,國內針對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角度:
    詳細闡述該理論觀點。彭小波®從不同角度衢譯與讀者、翻譯策略、譯文的可 懂性和譯文的評價標準等)詳細全面地解讀了該翻譯理論,認為該理論符合全球經 濟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趨勢和背景,因此具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吳博③以為,以蘇
    ®廖七一.當代英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彭小波.淺談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01):156- 157.
    ®吳博.淺談翻譯研究文化轉向一-巴斯內特"文化翻譯觀”及其對當今翻譯研究的影響[J1.商丘師范學院學
    珊一派的研究可以推動各個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和對話,在全球化這一大的時 代背景下,有可能實現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平等交流和對話。
    個別學者將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與紐馬克的文本類型理論進行比較。王改霞 。在文章中將兩人的理論進行比較研究,探討二者的相通性和不同之處,有助于我 們更好的認識這兩位翻譯理論家和他們的理論。
    用該理論分析文學作品譯本以及作品中的文化負載詞,以及詩歌、廣告語、新 聞、電影字幕和紀錄片字幕等不同文本類型的翻譯問題。所涉及的文學作品有:e 齋志異》、緩都》、衡兒女英雄傳》等中文作品,也有亨利短篇小說選》等 外文著作。該理論可以指導不同類型的文本翻譯,這表明該理論在當下的實用性。 文化翻譯觀對文化負載詞的研究有一定的適用性,適用于指導紀錄片漢語文化負載 詞的法譯研究工作。王甜西貝®在該理論的指導下,分析并闡述紀錄片&•帶一路》 的字幕翻譯特點和原則,不同層次的文化傳遞和翻譯方法。從中可以看出,巴斯奈 特的文化翻譯理論對于各類文化信息的翻譯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文化負載 詞的研究可以提高紀錄片的譯本質量,促進其他各國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第三節研究范圍、方法和結構
    本文主要研究。尖上的中國》前兩季中涉及的文化負載詞及其法語翻譯。這 些詞匯涉及到諸多領域,以描述美食文化的物質文化負載詞為主。之前的學者關于 文化負載詞的法譯研究范圍局限于第一季或者僅涉及飲食文化負載詞,未專門針對 前兩季的詞語進行研究,擴大研究范圍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觀地分析文化負載詞的 翻譯策略。
    本文采取定量分析的辦法,選取了 293個在紀錄片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 蘊含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的詞語,通過表格的形式,簡潔明了地列出所選詞匯。然 后逐一判斷分析所選詞匯使用的翻譯方法,試圖找到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規律。
     
    本文將分為三章來研究藉尖上的中國》法譯本中的文化負載詞。第一章主要 概述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系統地介紹文化負載詞,包括文化負載詞的定義和特 點,紀錄片翻譯的特點和要求,文化負載詞的分類以及常見的翻譯方法;第二章以 表格形式匯總紀錄片中涉及的典型文化負載詞,并分析譯文特征,找出翻譯規律; 第三章對詞匯譯文進行評價,總結翻譯中遇到的問題并探究原因,最后提出翻譯建 議。
    第一章蘇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視角下的文化負載
    詞翻譯
    第一節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
    一、巴斯奈特文化翻譯思想的演變過程
    關于"文化翻譯”這一概念,胡德香提出:文化翻譯應該包括兩種含義,一是翻 譯中的文化;二是翻譯作為文化,或稱翻譯文化。。前者集中于對翻譯過程的研究, 指的是翻譯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因素的處理;而后者體現在針對翻譯成果或產品做 文化層面的分析和闡釋。兩者有重疊的地方,但側重點則各有不同。換言之,翻譯 中的文化目的為解讀特定對象的文化與表現策略和方式,更注重本體研究;翻譯作 為文化則是對整體翻譯現象的文化探討,是從外部角度的考察著手,相比而言,后 者的外延更廣泛一些。
    以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為分界點,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思想經歷了兩個階 段,這兩個階段分別覆蓋了胡德香提出的文化翻譯的雙層含義。
    巴斯奈特在文化翻譯研究的第一階段展現了較強的文化意識,她將文化的概念 引入翻譯研究中,認為翻譯不但要關注語義、修辭、文體等方面的問題,還應該注 意兩種語言之間所存在的文化差異。在備別譯研究》一書的序言中,巴斯奈特將翻 譯研究的研究范疇劃分為四類,即翻譯史研究(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譯 入語文化中的翻譯研究(Translation in the TL culture)、翻譯與語言學 (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s)、翻譯與詩學(Translation and Poetics) o 其中 的第二類研究便體現出她對文化的重視,此類研究主要目的是針對具體的文本或具 體作者作品進行研究,包括研究文本、作者或學派本身所存在的文化風俗,翻譯在 譯入語語言體系中對譯入語文化的影響,以及譯入語文化在翻譯過程中的取舍原則
    ®胡德香.解讀錢鐘書的文化翻譯批評[J].山東外語教學,2006(03):81- 85.
    隨后,書中的第一章談到了關于翻譯的7個主要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便是語 言與文化的關系(Language and culture)問題。巴斯奈特認為,通過有效的使用 字典和語法,把翻譯限制在從一種語言符號里的意義轉換成另外一種語言符號,這 種觀念是狹隘的,翻譯的過程還涉及了很多語言之外的因素®。通過,引用薩丕爾 Edward Sapir)和洛特曼(Jun Lotman)的觀點,巴斯奈特闡明以下看法:文化 可以被比作一個人的身軀,語言這一要素則是身軀的核心部位一一心臟。只有身體 與心臟彼此協調,人類才能保持生機與活力。顯而易見,外科醫生做心臟手術時不 能忽略掉心臟四周的身體部分,那么譯者也不可以只語言,把語言從文化中孤立起 來看待。
    在這一階段,巴斯奈特針對文化翻譯的研究側重于研究翻譯中文化因素的恰當 處理,主張在硏究具體的文本時,深入了解翻譯文本中體現的文化因素,處理好語 言與文化 身體與心臟)的關系。段峰在自己的文獻中將巴斯奈特這一階段的研究 稱之為"文化翻譯觀”氣羅承麗將其表達為“文化功能對等論"氣這一理論以人類學 的文化理論為基礎,主張在翻譯研究中將文化而非傳統的語篇作為翻譯單位,使源 語言文本在目的語文化里能夠發揮和在源語言文化中一樣的功能。
    1990年,働譯、歷史與文化》一書正式出版,作者在此書中正式提出了為后 人熟知的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新硏究范式。這一時期,巴斯奈特已經完成了從"翻 譯中的文化”到"翻譯作為文化”的轉變,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側重于從文 化的層面來闡釋、理解翻譯,主要探究翻譯中的權力關系和翻譯文本的生產方式氣 段峰將蘇珊這一階段的硏究概括為"翻譯文化觀",主要理論有巴斯奈特的"操縱" 論、"文化構建”論和后殖民翻譯觀。"操縱"論是指由于受到各種文化因素的影響和 制約,并需要滿足目的語文化的需求,譯者需要對源語言文本進行“操縱"。"文化構 建"論指翻譯經由意識形態和詩學這兩個方面來實現對目標語文化的強大構建功能氣
    鑒于本文以"文化轉向"以前的文化翻譯觀作為理論基礎,本章僅對"文化翻譯 觀"進行具體介紹。
    二、文化翻譯觀簡介
    正如緒論中引述的,廖七一將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簡要概括為四個方面,包 括翻譯單位、翻譯行為、功能等值、翻譯的歷史性四個方面,現逐一闡述。
    一,翻譯應該將文化作為翻譯單位,而不應該僅僅停留于之前的語篇翻譯的概 念。將文化這一要素作為翻譯單位,這一點無疑突破了翻譯硏究的傳統思想觀念。 從文化的角度看,不同的文本在特定的文化中都有各自的功能,在翻譯的過程中, 需要使源語言文本在目的語文化里能夠發揮和在源語言文化中一樣的功能,否則, 即使是一字不漏、逐字翻譯也無法達到功能對等的效果。反之,如果一個詞語的翻 譯從字面上看有一定的疏忽,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該詞并沒有改變或者減少需 要傳遞的文化含義,那么這也是一種正確的翻譯方式。簡而言之,巴斯奈特的翻譯 更偏向于文化整體的傳遞,而非語言學的語篇上的等值。
    二,翻譯不僅僅只是一個解碼再重組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種交流、溝通的行 為。此處的交流是指文化內部或者是文化之間的交流。巴斯奈特將翻譯劃分成兩類, 即文化內部的翻譯和文化之間的翻譯。翻譯是文化之間的交流行為,而不單單是兩 種語言之間的簡單語句或語篇轉換。
    三,翻譯不應只受限于描述元語言文本,而是應著眼于原文在目的語文化里實 現的文化功能等值。首先,原文與譯文可以實現完全、徹底的等值嗎?巴斯奈特認 為,源語言文化和目的語文化之間有巨大的差異,這就導致不存在完全對等的'完 美無缺的譯著。例如,英語中的hello 一詞翻譯成法語有兩種表達,即<?a va ?和allo, 在翻譯時能夠保留的恒定信息就是“寒暄",但法語的這兩個詞分別對應的是面對面 打招呼和打電話時的寒暄,在具體翻譯時,除這兩種社會情境之外,還需要考慮其他的標準,如講話者的地位、講話后達到的效果等。因此,翻譯不能達到兩種語言 和文化之間完全相同的等值效果。翻譯等值也不是為了追求達到同一性 feameness),因為即使同一文本的兩個譯文版本之間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況 原文和譯文之間的同一性。巴斯奈特認為,譯者在翻譯短語時應該考慮這個短語實 現的功能,而非詞語本身,然后通過文化轉換的方式來實現文化功能的對等。例如, 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中的 “summer"—詞應當根據具體情況來翻譯。這里的"summer廈天)"的文化功能是 "溫暖宜人的季節",如果目的語中的夏天表示炎熱的,那么可以將"summer"適當 的譯為其他代表著舒適宜人的季節詞語。簡而言之,在翻譯時,譯者應當將原文和 譯文的対等問題放在兩種語言所處的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下,然后進行文化轉換。
    四,翻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原則和規范,但歸根結底,這些標準都 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的需要。從翻譯研究》一書第二章關于翻譯史的研究中可以看 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們一起制定了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標準,這些標準都是為 了滿足在不同的時期人們不同產生的需要而制定的。此外,翻譯還需要滿足一定的 文化中不同群體的需求。例如,將同一部作品翻譯給兒童和成人所使用的翻譯方法 和選用的詞語是不同的。簡而言之,翻譯便是滿足文化的需求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 體的需求??梢?,文化翻譯觀的這一點突出強調翻譯的服務對象,體現出譯者在翻 譯中對目的語讀者的重視。
    綜上所述,蘇珊的文化翻譯觀理論強調將文化作為翻譯標準單位,認為翻譯是 一種跨文化交流的行為,譯者應當找到翻譯中需要保留的文化信息,通過文化轉換 的方式實現文化功能對等,即實現源語言和目的語在各自文化上相同的功能和效 果。翻譯具有文化性和歷史性,譯者在進行翻譯活動時需要滿足不同時期的文化需 求和一定文化中不同群體的需要。為滿足讀者或者是聽眾的需要,譯者必須處理源 語言文本,以使目的語文本與源語言文本相對應。這體現了巴斯奈特以目的語讀者 斬眾)為主的觀點。
    第二節從文化翻譯觀看待文化負載詞
    通過對文化翻譯觀的簡單了解,我們可以發現,文化翻譯觀適合用來分析文化 負載詞。文化負載詞集中體現了源語言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民族性、獨特性、社 會性和歷史性,源語言和目的語之間的語言和文化差異容易造成翻譯時的詞匯空缺 現象。文化翻譯觀從目的語受眾的角度出發,主張實現源語言和目的語文化功能上 的對等而非簡單的語篇上的等值,以此來滿足目標受眾的需求,這符合傳播漢語語 言文化的目的。為進一步探討文化翻譯觀這一理論對文化負載詞翻譯的指導作用, 本節從三個角度分析二者之間的聯系。
    一、譯者的翻譯地位- -譯者的創造性與橋梁作用
    蘇珊認為,譯者應該具有創造性。翻譯時,譯者的任務在于尋找合適的方案去 解決棘手的問題,譯者需根據給定的參照系統來決定何為需要進行替換的恒定信 息,而后找到合適的對等語,這本身是一種創造性行為。
    譯者在翻譯中充當著橋梁的作用。譯者在進行文本翻譯時,接受原文信息,然 后進行再創造,發出譯文信息,通過這一過程,原文和譯文信息之間的交流過程被 連接起來氣
    由于中國和法國在歷史發展、社會結構、地理環境、價值核心等方面迥然不同, 兩國的文化差異必然造成語言交流時的詞匯空缺現象,這給翻譯帶來了一定的難 度,對翻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面對兩國語言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而帶來的翻譯障礙, 任何省略、回避翻譯難點的翻譯方式都是不被提倡的,譯者需要承認兩國語言和文 化之間的差異,并且有責任針對最棘手的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譯者雖然無 法實現完美無缺的翻譯,但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作用,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進 行創造性翻譯,使原文和譯文在各自的語言和文化中達到相同的效果,為兩國語言 和文化的交流發揮自己的橋梁作用。
    5
    在進行創造性翻譯時,巴斯奈特認為,譯者需要從目的語受眾的角度出發,滿 足他們的需求。她指出,翻譯的重點在于讀者或者是聽眾,譯者必須處理源語言文 本,以使目的語文本與源語言文本相對應。隨后,她又進一步指出,試圖將源語言 的文化價值體系強加入譯入語文化中是危險的,譯者不是原文文本的作者,譯者作 為目的語文本的作者,對目的語讀者有明顯的道德責任①。
    簡而言之,在翻譯文化負載詞時,譯者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性作用,直面 翻譯中的重點和難點;譯者需要實現自己的創造性翻譯,找到合適的文化對等語; 譯者需要展現自己的橋梁作用,從讀者需求的角度出發,促進兩種語言和文化的交 觥碰撞。
    二、紀錄片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原則
    文化翻譯觀強調,翻譯不僅僅是簡單的譯碼并重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 交流行為。為實現中華美食文化對外展示與交流的目的,該紀錄片的翻譯需要充分 考慮目的語觀眾的接受性因素,其中包括文本的存在形式。源語言以紀錄片的敘述 形式存在,這直接影響著觀眾對原文的理解和接受。不同于普通的文學翻譯,紀錄 片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具有以下特點:
    (1)無注性。在翻譯文學作品時,對于文化內涵豐富、受眾難以理解的詞語, 譯者可以用添加注釋補充解釋該詞語。但是紀錄片中的短語翻譯不能添加腳注,并 且視頻上沒有字幕或者法語信息提示,因此,目的語觀眾只能接收圖像信息和音頻 信息而非文字信息,譯者在翻譯時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Q)同步性。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應該盡量與畫面保持同步,譯者要注意譯文的 長短與畫面的結合。鑒于源語言與目的語的句式結構不同,譯者要考慮冗長的語句 思維結構與畫面的一致性,因此,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應該簡潔明了,以便于聲音和 文字的同步,避免翻譯信息落后或提前于圖像信息。
    補償性。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有時會出現信息缺失的情況,紀錄片中的圖像信息可以對某些文化要素進行補充。聲音和圖畫雙重信息疊加,可以達到更好的翻 譯效果,這是紀錄片翻譯相較于文字翻譯的優勢。
    由此可見,文化翻譯觀主張將翻譯看成一•種文化交流的行為,在翻譯過程中應 該考慮到目的語觀眾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環境。鑒于該紀錄片中文化負載詞翻譯的無 注性、同步性和補償性,為保證目的語觀眾的需求,實現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 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選詞應該通俗易懂、簡潔明了,并盡量與圖像信息保持同步。通 過確定翻譯選詞的標準以及短語實現的文化功能,譯者以文化轉換的方式實現漢語 原文和法語譯文在各自語言文化中的對等效果。
    三、文化負載詞的常見翻譯方法
    通過對文化翻譯觀的了解,我們可以得知,巴斯奈特主張通過文化轉換的方式 來最終實現原文和譯文在其各自語言和文化上的功能對等效果,讓目的語受眾和源 語言受眾有相同的理解和感受。為達到這一翻譯目的,譯者應該在了解兩種語言和 文化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文化負載詞的不同特征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文化負載詞 的常見翻譯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種:
    F)音譯法
    音譯法,即用漢語拼寫或與拼音發音效果相似的字母組合作為文化負載詞的譯 文,這一方法有助于推廣源語言國家的文化,但可能會造成目的語受眾理解上的困 難,適用于某些傳播程度較高的詞匯,也可以文內加注配合使用。例如,紀錄片中 的食材“豆腐“被譯為"tofu"。
    仁)直譯法
    直譯法,即按照字面意義進行翻譯,未進行"深層次加工”,這一方法可以最大 程度的保留源語言含義,使用頻率較高。例如,美食"春卷”被譯為"Lesrouleaux de printemps”。
    音譯法和直譯法主張在進行文化轉換時以源語言為中心,保留源語言的異域文 化色彩,對原文不加以過分的修飾。這兩種翻譯方法的可行性在于:文化具有多樣性、開放性和包容性,外來文化帶來的新鮮事物容易被目標受眾理解和接受。音譯 和直譯可以給目的語文化和語言帶來新的成分,有利于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符 合文化翻譯觀注重文化交流的特點。
    B)意譯法
    意譯法,即舍"形”取“意”,脫離語言外殼,不局限于源語言的表達形式,注重 詞語文化意義的傳達,這一點與文化翻譯觀主張以文化而非詞素為翻譯單位的觀點 不謀而合,是一種使用頻率較高的翻譯方法。例如,"絲娃娃"這一美食被譯為"Les rouleaux farcisaux legumes haches星滿切碎的蔬菜卷)",而非字對字地把"娃 娃"一詞翻譯出來。
    ㈣)泛化法
    泛化法,即用目的語中文化意義比源語言詞匯的文化意義包含范圍更廣的詞匯 代替/雖然損失了原詞的精確性,但在紀錄片翻譯同步性的要求下,必要時可以使 用。例如,"煎賜魚”被譯為"le poisson frit煎魚)",譯文沒有詳細譯出魚的種類, 只用"魚”這一概念代替。
    壓)代換法
    代換法,即用目的語中文化意義和源語言詞匯的文化意義相同或近似的詞匯代 替,以便目標受眾更好地理解該詞。這一方法的優點在于:從目標受眾的理解角度 出發,使用觀眾所熟悉的詞匯,避免了理解上的困難;缺點在于:目的語詞匯蘊含 的文化含義和原文表達的文化含義并非完全一致,可能對目標觀眾造成誤導,錯認 為兩國語言、文化或習俗是相同的。例如,"豆花"被譯為“Le pudding au tofu亙 腐做的布?。?/div>
    六)增譯法
    增譯法,即對源語言中沒有呈現的信息進行補充說明,使譯文更符合目的語受 眾的表達習慣。在研究翻譯中的"喪失與獲得”現象時,蘇珊認為,譯者在翻譯的過 程中有時會增補或闡釋語言,在原文語境中喪失的某些信息,在譯入語的語境中可 以重新獲得。例如,“鐵鍋燉魚”被譯為"le ragout de poisson et de tofu en bol ®張雨.基于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的龐德鮮夏集》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研究[D].華僑大學,2019.
    第一章 蘇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視角下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魚和豆腐雜絵)”,譯文補充了豆腐這一食材。
    以上四種翻譯方法強調譯者在翻譯時應該以目的語為中心,通過文化轉換的方 式清除文化障礙,強調譯文的流暢通順且符合目的語觀眾閱讀習慣及其思維方式。 由于人類文化共性大于文化個性,不同文化之間存在有"文化共核",即文化之間的 相似、相通或相同之處。文化共核的存在使原文和譯文實現語言形式、內容及功能 之間的等值成為可能,是采用此類翻譯方法的依據①。雖然漢語和法語之間存在巨 大的語言和文化差異,但文化共核的存在使兩種語言文化功能上的對等成為可能。 例如,法語中的"倉tre/vivre comme chien et chat"和漢語中的"針尖對麥芒"有 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類短語中,兩種語言雖然用到的表達對象不同,但是在各自文 化中實現了功能等值效果。
    fc)多種翻譯方法相結合
    以上六種翻譯方法除了可以單獨使用外,還可以進行有效結合。紀錄片中文化 負載詞的翻譯還使用了以下組合形式:音譯+直譯法、音譯+代換法、音譯+意譯法 等。將不同的翻譯方法進行結合,既可以展現中華文化特色,又可以避免晦澀難懂 的情況,最終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了巴斯奈特文化翻譯研究的變化過程,文化翻譯觀的四個主要方 面以及該觀點視角下對譯者的要求、文化負載詞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巴斯奈特的 文化翻譯思想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側重于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研究,人們稱 之為"文化翻譯觀";第二階段注重研究翻譯受到的多種文化因素的制約以及翻譯對 目的語文化的推動作用,我們將其稱之為“翻譯文化觀"。文化翻譯觀強調將文化看 作翻譯單位,將翻譯視為一種文化交流行為,通過文化轉換實現文化功能對等的效 果,并需要滿足目的語受眾的需求。文化翻譯觀強調文化負載詞翻譯時的譯者地位, 認為譯者具有創造性和橋梁性作用;翻譯時譯者還需要從目的語觀眾的角度考慮,
    對觀眾負責,不能把源語言文化體系強加入目的語文化當中。鑒于紀錄片中的解說 詞翻譯具有無注性、同步性和補償性,文化負載詞在翻譯時要根據這些特點確定翻 譯的選詞標準以實現文化功能對等。由于紀錄片沒有注釋,使用的翻譯方法則不同 于文學作品的翻譯,本章總結了紀錄片文化負載詞常見的翻譯方法:音譯法、直譯 法、意譯法、代換法和增譯法,另外還有音譯法+直譯法、音譯法+代換法、音譯法+ 意譯法等組合方法。簡要了解文化翻譯觀并從該理論角度分析文化負載詞翻譯過程 中譯者的作用、翻譯標準以及各種常見翻譯方法的特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紀 錄片中的文化詞匯,具體詞匯的分析研究工作也可以順利進行。
    第二章紺尖上的中國》漢語文化負載詞翻譯方法分
    本文使用定量分析法,共統計出紀錄片紺尖上的中國》解說詞中293個漢語 文化負載詞,涉及到生態、物質、制度、精神和語言領域,內容廣泛,文化內涵豐富, 代表性強。釜于該紀錄片是一部美食紀錄片,以美食文化為主的物質文化負載詞是 分析研究的重點。下面將在文化翻譯觀的指導下,詳細分析譯者側重使用的翻譯策 略和各個翻譯方法的優勢及劣勢。
    第一節生態文化負載詞
    根據紀錄片涉及的內容,本文主要選取了 3個方面的文化負載詞,即與地理、 歷法和食材有關的詞匯。這些詞匯的產生依賴于于各個地區不同的地理位置、人類 勞作所依托的氣候環境以及語言描繪下的生存環境等因素。
    一、地理
    表1選取了 8個和地理有關的詞匯,包括地區、島嶼、山脈等,并標明了詞匯 所使用的翻譯方法。
    表1與地理有關的文化詞匯翻譯
    1 北海 Beihai 音譯法
    2 太行山 Taihangshan 音譯法
    3 獐子島 L'ile du cerf de riviere 直譯法
    4 萬山島 Uile de Wanshan 音譯+直譯法
    5 兩廣地區 Guangxi et Guangdong 意譯法
    6 潮汕地區 La region de Chaozhou,Shantou 意譯法
    1
     
    7 塞北 Au nord de la Grande Muraille 意譯法
    8 順德均安鎮 Au bourg de Jun'an de Shunde, au sud de la ville de Guangzhou 增譯法
    可以看出,表格中的島嶼、山脈等專有名詞采用直譯、音譯或者兩者相結合的 翻譯方法,有利于保留中文特色,增添譯文的異域色彩,適用于有圖像信息或者解 說詞語境信息可以補充說明的情況。除上述例子外,紀錄片中提到的多數其他地理 名詞皆使用音譯法或直譯法,在此不一一列舉。
    少數詞語需要特別對待。關于漢語里口頭約定俗成的地區名詞或者有歷史文化 背景的地理名詞,在直譯法的表達形式不能傳達原詞的文化含義時,需要使用意譯 法。例如,“兩廣地區"特指廣東省和廣西省兩地,外國觀眾可能不了解這一信息, 解釋性翻譯可以掃除理解障礙。"塞北”一詞的翻譯是典型的意譯法。古代將長城視 為界線之一,長城以北的地區為邊塞地區,故稱"塞北"。翻譯這一詞需要譯者準確 理解并傳遞這一詞背后的歷史信息,以便于目標受眾的理解。"順德均安鎮”一詞的 翻譯使用增譯法,補充原文未直接說明的信息,幫助觀眾理解這個小鎮的地理方位, 觀眾可以更好地融入紀錄片解說的語境中。
    二、歷法
    紀錄片中涉及了 12個與歷法有關的文化負載詞,這些詞語的翻譯質量與受眾
    對中國古代的歷法知識的理解息息相關。
    表2與歷法有關的文化詞匯翻譯
    1 大寒 Le grand froid 直譯法
    2 春分 Lequinoxe du printemps 直譯法
    3 秋分 Uequinoxe d'automne 直譯法
    4 冬至 Le solstice d'hiver 直譯法
    5 立冬 Le debut d'hiver 意譯法
     
    6 立秋 Le premier jour de fautomne selon le calendrier chinois/ Au debut de rautomne 意譯法
    7 立夏 Le debut de I'ete 意譯法
    8 谷雨 Les pluies du printemps 意深法
    9 白露 La rosee glacee 意譯法
    10 三伏天 Le jour alterne entre une petite chaleur et une grande./
    La temperature n'est nitrop froide ni trop chaude. 意譯法
    11 7月頭伏 Au debut de Pete 意譯法
    12 24節氣 24 termes solaires 意譯法
    三伏天和24節氣都是中國農歷算法,國外文化中沒有相應的文化傳統,針對 這種文化空缺現象,譯者需要在廣泛了解兩種文化并靈活運用兩種語言的基礎上, 準確地詮釋源語言。
    譯者傾向于采用意譯的翻譯策略應對,個別采用直譯法。意譯法舍“形"取"義”, 便于觀眾理解。例如,三伏天需要按照農歷來計算 枝照陽歷則約處在7月中下旬 至8月上旬間),出現在24節氣當中的"小暑"和“處暑”中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 潮濕且又悶熱的日子。在英文中的表達為“Canicular days”或者"dog days",法語 詞典中傾向于用"jours caniculaires"來表達。譯文中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皆為 意譯法,譯者對其進行了解釋性翻譯。第一種翻譯符合漢語解釋 敍語反譯過來為 ”小暑與大暑中間交替的日子”),而第二種翻譯反譯意義則是"溫度既不太冷也不 太熱",譯文表達錯誤。為進一步分析該譯文,我們可以找出完整語句進行対比。
    第一個整句:“但是,要把小刀面吃出酣暢淋漓的美感,還要耐心等候三伏天的 到來。.
    譯文:"Mais il faut que le jour alterne entre une petite chaleur et une
    3
    grande pour pouvoir apprecier a sa juste valeur la beaute des nouilles tranchees."
    第二個原句為:“三伏天,每年下醬的時候。”
    譯文:"C' est lorsque la temperature n'est ni trop froide ni trop chaude que I' on prepare la confiture."
    這兩句分別位于第二季第一集標r節》和第二季第五集 縁?!分?,"三伏天" 一詞在兩句中的含義相同,皆表示一年中最熱的時間。譯者沒有把該詞對應的法語 譯文統一,且第二句中該詞翻譯完全與該詞本義相反。由此可見,譯文的準確性是 觀眾可以了解中華文化的基礎,譯者要充分了解原文含義和語言文化,精確翻譯原 文意義。另一方面,同一詞語如果可以使用相同的譯文便可以加深觀眾對該詞的印 象,方便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我們需要針對出現頻率較高的文化負載詞匯進行規 范化管理,統一譯文的表達方式。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立冬、立秋、立夏"分別被譯為"冬天、秋天、夏天 開始的時候",格式統一規整,便于理解。"立秋"一詞還有第二種譯法,即“根據中 國日歷,秋季的第一天”,符合該詞的內涵。但是,"7月頭伏"與"立夏”譯文重復。“立 夏”是農歷24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是古代劃分四季中夏季開始的日子,即夏季的 第一個節氣。"頭伏"在中國歷法中指“夏至"04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后第三個 庚日,是三伏天中的第一個10天。兩者不能混淆,譯者需要精準翻譯,傳遞給觀眾 準確的信息。
    三、食材
    表3選取了 5個和食材相關的生態文化詞匯,這些食材是當地特有的產物,食 材名稱的由來也充滿了漢語語言和中華文化色彩。
    表3與食材有關的文化詞匯翻譯
    La pousse de la tempete /
    1 雷筍 直譯法
    La pousse de bambou de la tempete
    2 望潮/短靖 L'oeil de la maree 直譯法
    3 釉稻 Le riz a long grain 意譯法
    4 口蘑 Les champions mongols 意譯法
    5 黃泥拱 La pousse du bambou Huangnigong 音譯+意譯法
    這些頗具特色的食材名稱的翻譯沒有明確的翻譯規律,直譯法適用于可以從源 語言中判斷出該詞屬性分類的詞語,或者是前后語境可以幫助觀眾理解該詞的詞 語。意譯法的主要目的是解釋說明該詞的概念意義,在直譯會造成理解困難的時候 適用,滿足目的語觀眾的理解需要。第5個詞語"黃泥拱”是鄉間叫法,充滿了地域 文化特色,形象生動,因筍體深埋于黃土之中,筍頭將泥土拱出小包而得名。這一 詞的翻譯使用了音譯+意譯,既解釋說明該詞的概念屬性,又可以保留漢語特色, 符合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要求,是比較合適的翻譯方法。但未能譯出該詞的修辭文化 意義,完美翻譯難以實現,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
    第二節物質文化負載詞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上有不同的耕作習慣和生活經驗,這直接體現到該民 族語言中描述人類生產勞動的物質文化負載詞上。物質文化負載詞包含的范圍極 廣,鑒于結尖上的中國》其本質上是一部以講述美食為主的紀錄片,因此本文主 要統計了 5個方面的詞匯,即與食物有關的工具、衡量尺度、建筑、美食菜肴、烹調 術語。下面將逐一分析。
    —、工具
    表4將主要列舉3個食物烹飪、制作、收獲的工具及其翻譯。
    表4與工具有關的文化詞匯翻譯
    1 鑿子 Aozi 音譯法
    2 茶炮 Le panier d'osier 意譯法
    3 摘禾刀 La faucille 代換法
    這三個詞語的翻譯方法各不相同。第1個詞語直接音譯,這一方法的可行性在 于該詞所在原句中的語境補償。
    原文:"這口大鍋,當地人稱作鑿子,直徑兩米,加工的是山東人的標志性主食 ——煎餅。“
    譯文:"Ce grand ustensile est un poele a 2 ans, connu sous le nom d* Aozi pour les gens du coin, il fait 2 metres de diametres, c* est aussi la signature de la nourriture de base a Shandong, a savoir les crepes de Shandong.*'
    "鑿子”指一種從遠古相傳至今的制作面食的工具,用來生產餅類。這一概念意 義在原文語境中就有解釋,使用音譯法并不突兀,反而可以使觀眾進一步了解中華 文化。
    第3個詞語"摘禾刀"是指一塊半圓形的銅片,直徑8厘米左右,中間嵌有鋒利 的刀片,被握于食指與中指之間,用于收割糯稻。譯文"Faucille"在法語詞典中解 釋為"Instrument compose d'une lame courbe en demi- cercle fixee a une poignee, et qui sert a couper I'herbe ou lescereales (&手柄和固定在手柄上 的半圓形彎曲刀片組成的工具,用于割草或谷物)",即漢語中的"鐮刀"。二者皆是 用來收割谷物,但并非同一物品。譯者使用代換法,用faucille代替漢語中的摘禾 刀,觀眾可以理解這一物品的使用目的,但無法獲取摘禾刀小巧精致、不同于鐮刀 的文化信息,而且無法將視頻中農民手中緊握的刀片和解說詞中的信息對應,會有 一定的疑惑。因此,譯者應當深入了解兩種語言和文化,準確理解并傳遞原文信息, 精準選取用于代換源語言的目的語詞匯。
    二、衡量尺度
    紀錄片中出現的衡量尺度主要有以下2個:
    6
    表5與衡量尺度有關的文化詞匯翻譯
    1 6寸的網眼 des mailles de 20 centimetres 代換法
    2 —畝 0.7km2 代換法
     
    衡量尺度需要使用代換法,將其換算為國際通用的衡量單位,便于目標觀眾的 理解和兩國文化的交流。"寸”和"畝"分別是中國市制長度單位和土地面積單位,- 寸約等于3.33厘米,一畝地約為666.67平方米。在紀錄片中,譯者將其換算為觀 眾所熟悉的衡量單位,這樣便于觀眾對漁網網眼大小以及涉及的土地面積大小的認 知。但是,“畝"這一衡量單位在人民日報法文版®中使用音譯法,直接被譯為"mu", "畝產"被譯為"rendement par mu"。鑒于紀錄片對外宣傳中華文化的目的,音譯 法也可以用于個別衡量單位的翻譯。
    三、建筑
    表6與建筑有關的文化詞匯
    1 大排檔 Les etals de rue 意譯法
    2 胡同 Hutong 音譯法
    3 窯洞 Grotte / maisonnette 直譯法
    表6列舉了 3個中國特色的與建筑有關的詞匯。1中的“大排檔"起源于香港, 原名“大牌檔",因固定攤位的大牌照掛在檔口顯眼位置而得名,特指聚成堆的小吃 攤。譯者采用意譯法,沒有根據中文名稱直譯,而是將其譯為"街邊小攤",便于該 詞的概念信息的傳達。鑒與國外觀眾對北京胡同文化相對了解,2完全可以使用音 譯法,不會對觀眾的理解造成大的困難。
     
    紀錄片中的窯洞是位于中國黃土高原地區的一種古老的居住形式,當地居民利
    ® 報道來自于http://french.peopledaily.com.cn/Economie/n3/2017/1017/c31355- 9280543.html,標題 為 La Chine etablit un nouveau record mondial de rendement de riz hybride,原文為"Un projet de riz hybride dirige par M. Yuan atteint un rendement de 1.149,02 kg de riz par mu (environ 0,07 hectares), so it 17,2 tonnes par hectare, dans la province chinoise du Hebei (nord), ont annonce lundi les autorites locales/
    7
    用地形,鑿洞而居,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是陜北人民的象征。譯文中“grotte” 指洞穴/'maisonnette"指"petit batiment d'habitation。'的居住房屋)”,均未 完整譯出"人工依山鑿出的供人居住的洞穴”之意。在法語詞典中,"窯洞”被音譯為 "yaodong ”或者意譯為"maison- grotte",前者是為傳播中華文化,后者綜合了紀 錄片的兩種翻譯,這種翻譯更為始當。譯者在翻譯時需要尋求更加精確的譯文表達, 以求達到更好的翻譯效果。
    四、美食
    傳尖上的中國》以講述美食為主,因此,紀錄片的飲食文化負載詞占據文化 負載詞匯的多數。本文統計出了紀錄片中涉及的182種美食。由于篇幅限制,未能 全部列出所涉及的美食,僅按照翻譯方法的不同列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美食翻譯進 行分析。
    表7部分使用直譯法的美食
    1 蟹黃汪豆腐 Le tofu au frai de crabe 直譯法
    2 粉葛蒸肉 Du pore a la racine de Pueraria montana cuisine a
    la vapeur 直譯法
    3 陳皮鴨 Le canard a I'ecorce de mandarine sechee 直譯法
    4 香椿魚兒 Le poisson cuisine avec de I'acajou chinois 直譯法
    5 龍須面 Les nouilles de dragon 直譯法
    6 冰皮月餅 Le gateau de lune a la peau de neige 直譯法
    7 腌魚 Le poisson seche / marine / conserve/ en conserve 直譯法
    表7列舉出部分使用直譯法的美食翻譯。以上翻譯中,2和3的翻譯既準確傳 達源語言信息,又容易被觀眾理解。但直譯有時也難免喪失部分信息。如1的譯文 反譯過來為"蟹黃豆腐","汪”字所傳達的信息未被譯出。豆腐和芋頭融合了蟹黃中 的蟹油之后變得油汪汪的,"汪豆腐"一詞由此而來。由此可見,譯者需要注意直譯
    8 時不能遺漏文字中的信息,盡量將源語言信息傳遞完整。
    4所在原句為:"中國,世界上唯一將香椿嫩芽當作美食的國家,裹上雞蛋面粉 糊,油炸,叫香椿魚兒。”對應的譯文:"La Chine est le seul pays au monde qui ait fait les pousses d' acajou chinois un delice culinaire, le mats peut etre recouvert d' une pate d, oeuf, du poisson peut aussi bien etre cuisine avec de I* acajou chinois."
    結合語境信息和視頻信息,觀眾可以得知,該詞本義指用香椿炸制而成的菜肴, 在油鍋中翻滾似魚游動,因而取名為香椿魚兒。如果沒有語言外其他信息的補充說 明,觀眾容易理解成"和香椿一起烹制的魚"。因此,紀錄片的圖畫信息和語言中的 語境信息相加,可以起到輔助解釋的作用,這是相比于文學翻譯,紀錄片翻譯的優 點。譯者在翻譯時應考慮目的語觀眾的接受性因素,選用恰當的翻譯方法和簡潔明 了的詞匯。
    這一點還體現在5和6的翻譯上。這兩個詞語的譯文傳達了原詞的表層含義, 但也容易造成觀眾的疑惑。但視頻信息中西湖醋魚出鍋后放上龍須面的鏡頭解釋了 龍須面細如發絲,形似龍須的特點;語境中解釋了"冰皮月餅"的制作方式和食用節 日仲秋節),以及外觀為白色,冰箱冷藏的特點。
    7有四種不同的譯文,但都符合源語言含義。該詞分別出現在第一季第四集和 第七集,第二季第二集和第七集中,譯文沒有統一,但各有特色,觀眾也可以理解, 實現了文化轉換的目的。
    表8部分使用音譯法的美食
    1 Nang 音譯法
    2 泡饃 Le paomo 音譯法
    3 沙河粉 le fen Shahe 音譯法
    4 格耙 Tsam- pa 音譯法
    5 白酒 Baijiu 音譯法
    6 點心 Les dim sum 音譯法
    9
     
    7 餛飩 Wonton 音譯法
    表8列舉了部分使用音譯法的美食詞語,這些詞語的翻譯使用了拼音或者與源 語言發音相似的拼寫方法,借助于語境信息和圖像信息的補充說明作用,可以實現 源語言的文化轉換。這樣的翻譯方法便于中華文化走出國門,實現我們的文化自信。
    表9部分使用意譯法的美食
    1 年糕 Le gateau de riz glutineux 意譯法
    2 鍋盔 Le petit pain farci 意譯法
    3 烷南北 Le ragout de champignons aux pousses de
    bambou driver 意譯法
    4 乳扇 la pate de lait 意譯法
    5 打糕 Le gateau de riz glutineux 意譯法
    6 蟹黃燒麥 La boulette de viande avec des oeufs de
    crabe 意譯法
    7 醬排骨 lescotelettesdu Wuxi 意譯法
    8 絲娃娃 Les rouleaux farcis aux legumes haches 意譯法
    9 洋芋擦擦 Les galettes de pommes de terre frites 意譯法
    10 粽子 Le gateau de riz en forme de pyramide (enveloppe d'une feuille de roseau fumant) 意譯法
    表9列舉了部分使用意譯法的美食文化負載詞,意譯法是文化翻譯的主要方法 之一,以觀眾的理解為主要目標,旨在掃清文化障礙,促進兩種語言與文化的交流。 意譯法注重闡釋源語言的概念意義,因此不可避免的造成某些詞匯文化內涵的丟 失。
    1、2和3的翻譯皆譯出了原詞的概念意義,"年糕”被譯為"糯米做成的糕點”, "鍋盔"被譯成"帶餡的包子",“煥南北”被譯為“冬筍燉蘑菇”。但翻譯這些詞語概念 的同時失去了詞語的另一層含義。1的翻譯失去了諧音的另一層含義,"年糕"又稱 作"年年糕",取"年年高”的諧音,有祝福小孩的身高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寓意。2的 翻譯失去了鍋盔外形的比喻意義。鍋盔指直徑2尺的面餅,外形酷似頭盔,相傳被 秦軍稱作用鍋烙出來的硬面盔甲。3的翻譯失去了"一南一:|匕"兩大食材跨越千山萬 水相逢的內在文化含義。原文語境也并未解釋。
    該詞所在原句為:“江南冬筍邂逅塞北口春,烷南北,300多年歷史的中國北方 名菜,不僅造就一種美味,更帶來無盡的空間想象。"
    譯文:"Au nord de la Grande Muraille, les pousses d' hiver de Jiangnan se melangent aux champignons mongols dans un ragout de champignons aux pousses de bambou d' hiver. Ce plat populaire du Nord qui a plus de 300 ans n, est pas seulement delicieux, mais laisse place a une imagination sans fin."
    江南一詞釆用了音譯法,若和塞北一樣進行解釋性翻譯,譯為"長江中下游以 南”,則可形成一南一北的地理位置的相互對應。譯者譯出了 “絵南北"的主要食材, 但沒有點出食材一南一北的背后的文化信息,需要調整自己的翻譯方案。
    4譯出了制作的食材,沒有表達出"乳扇"的外形如折扇的信息。但圖像信息要 素加以補充,顯示出乳扇被晾曬在庭院中的場景,彌補了這一不足。
    5的翻譯與1的翻譯相同,容易造成混淆。紀錄片中的年糕是浙江寧波人做的 年糕,而打糕則是朝鮮族人民的特色美食之一。"打”字是指將煮熟的糯米反復捶打, 直至黏潤。配合圖像信息上當地人捶打制作打糕的場景,譯文翻譯可以使觀者理解 打糕的黏潤的特點和制作方式,但不宜與年糕譯文相同,譯者需要注意譯文的規范 性和準確性。
    6和7的譯文譯出了美食的主要特點,傳達出了主要信息,以目的語為歸宿, 符合讓觀眾更簡便地了解中華美食文化的目的。8和9的翻譯則是典型的以解釋菜 肴的制作食材和烹飪方式為主,使得觀眾可以理解美食的同時未能體會到出原詞中 11
    關于菜肴外形的比喻含義以及原詞的口語特色文化。10的翻譯以解釋為主,但過于 冗長,觀眾不斷聽到該詞的過長的譯文會造成精神疲憊,不符合紀錄片文化負載詞 的同步性要求。另外,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外國觀眾已經對有一定的了 解,適當的將其音譯為zongzi可以體現漢語特色,傳播中華文化。
    表10部分使用增譯法和省譯法的美食
    1 文思豆腐 le tofu a la faqon de moine Wensi 增譯法
    2 扣三絲 Le plat de poulet, de champignon et de tranche fine de jambon 增譯法
    3 大盤雞 Le poulet saute aux epices et aux pommes de
    terre 增譯法
    4 新一代 les piments rouges "nouvelle generation" 增譯法
    5 臭豆腐 Le tofu puant de Huizhou / la friture du tofu
    fort 增譯法
    6 牛肉拉面 Les nouilles au boeuf de Lanzhou /
    Les nouilles tirees au boeuf 省譯法/
    直譯法
    7 紅棗鯽魚木瓜湯 La soupe a la carpe 省譯法
    增譯法在翻譯中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在翻譯時有一定的使用機會;省譯法則是 為避免譯文過長的譯法,在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中使用機會較少。前5個詞皆使用了 增譯法,對原文省略的信息加以補充:1補充了這一道菜名稱的由來,2和3解釋了 美食使用的食材原料,4添加了該詞的屬性,5的第一種翻譯說明了“臭豆腐"的發 源地,第二種增加了"臭豆腐”的烹飪方式。6和7則分別省略了原詞的制作特色和 某些食材。無論增譯還是省譯,譯者需要把觀眾的理解能力放在首位,符合文化翻 譯觀中以目標受眾的感受為主的要求。
    表11部分使用泛化法和代換法的美食
    12
    1 煎甥魚 le poisson frit 泛化法
    2 燃面 Les nouilles 泛化法
    3 雞樞油 L'huile de champions 泛化法
    4 豆花 Le pudding au tofu 代換法
    5 慄算兒 Les beignets 代換法
    6 面窩 les donuts de Wuhan 代換法
    7 云吞 les petits raviolis du Sud 代換法
    8 白干 un fromage de soja seche 代換法
    泛化法和代換法都是用目的語中的文化詞匯代替源語言詞匯,但泛化法中目的 語詞匯所表達的文化范圍比源語言詞匯代表的文化更為廣泛,代換法中兩種語言和 文化是大致對等的。前三個詞的翻譯使用泛化法,蝸魚、燃面和雞根分別被翻譯為 魚、面和蘑菇,原詞承載的文化含義被模糊化,這樣雖然損失了譯文的精確性,但 滿足了觀眾的理解需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
    后5個詞語使用代換法,豆花、饞鼻兒、面窩、云吞和白干分別被譯為"豆腐做 的布丁'貝奈特餅、武漢甜甜圈、南方的小餃子和大豆做的干奶酪“。譯者通過文化 轉換的方式尋求目的語觀眾和源語言觀眾在各自的文化體系中有相同的理解和感 受,因此使用了目的語觀眾熟悉的詞匯和表達方式,符合文化翻譯觀的要求。
    表12兩種翻譯方法相結合的美食
    1 螺蜥粉 Les vermicelles Luosifen 音譯+直譯法
    2 二兩面 Les nouilles d'Erliang 音譯+直譯法
    3 坨坨肉 Le pore Tuotuo 音譯+直譯法
    4 腌篤鮮 La soupe shanghaienne appele Yandu 音譯+意譯法
    5 白吉饃 Baijimo, un petit pain cuit dans un poele 音譯+意譯法
    6 片兒川 Les nouilles aux legumes en conserve qui se prononce Pian'erchuan 音譯+意譯法
     
     
    7 牛羊肉泡饃 Paomo, petit pain trempe dans la soupe de boeuf et de mouton 音譯+意譯法
    8 肉夾饃 Le Roujiamo, un sandwich local / 音譯+代換法
    La viande hamburger /代換法
    9 小凹饃 Le petit pain legerement concave 直譯+代換法
     
    表12列舉了部分使用兩種翻譯方法相結合的詞匯,由于紀錄片不能像文學作 品的翻譯一樣可以加腳注或者尾注,文內注釋成為翻譯某些文化內涵較為豐富法詞 語的主要選擇。多種翻譯方法相結合,一般情況下第二種翻譯方法主要起解釋說明 的作用,彌補直譯或音譯法的不足之處,可以使目標觀眾更加全面地了解源語言文 化信息。
    表13統計分析了美食翻譯中各個翻譯方法的使用占比 曲于個別文化負載詞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表達,使用了不同的翻譯方法,因此翻譯方法總數大于詞匯總 數),我們可以看出譯者側重使用的翻譯策略。
    表13美食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方法占比統計
    直譯
    音譯
    意譯
    增譯
    省譯
    泛化
    代換
    音譯+
    直譯法 音譯+
    代換法 音譯+
    意譯法 直譯+
    代換法
    70 9 56 17 2 3 15 9 1 7 2
    36.65
    % 4.71
    % 29.3
    2% 8.90
    % 1.05% 1.57
    % 7.85
    % 4.71% 0.52% 3.66% 1.05%
    經過統計,直譯法、音譯法共占比41.36%,意譯法、增譯法和代換法等占比 48.69%,多種翻譯方法相結合占比9.95%??梢钥闯?,美食翻譯大致可以分為兩 類:針對可以通過字面意義理解的美食名稱,翻譯時宜使用直譯或音譯法,保留漢 語的文化色彩;僅通過直譯較難被目標觀眾理解其含義的美食菜肴,為傳遞出美食 背后的文化內涵,流暢地表達美食的原文意義,譯者傾向于使用意譯法、增譯法、 代換法等方法。由于美食名稱多數富有中國特色,為便于國外觀眾理解,歸化策略
    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
    五、漢菜烹調及有關詞語
    漢菜在調料、加工方法和烹調方法上極為講究,在漢語中,描繪美食制作的烹 調術語多達二十多種,這些詞語看似差別不大,但實際上有著根本差別,需要譯者 準確理解并闡釋含義,否則會直接影響觀眾對美食制作的理解。表15列舉出22個 與烹飪有關的詞語,其中多數為美食的烹調方法。
    表14漢菜烹調及有關詞語
    1 糟醉 Plonger les aliments dans I'alcool /
    Les aliments cuits en marinade
    d,alcool 意譯法
    2 腌肉 Des chairs salees 直譯法
    3 腌臘 Secher/ macerer 直譯法
    4 風干 Secher 直譯法
    5 煙熏 Griller/ fumer 直譯法
    6 燒烤/熏烤 La grillade 直譯法
    7 煽炒 Faire sauter 直譯法
    8 Sauter 直譯法
    9 過油 Frit par I'huile brulante 意譯法
    10 Faire frire 直譯法
    11 Griller / poele /frire 直譯法
    12 Braise 直譯法
    13 Mijoter 直譯法
    14 Mitonner / cuire /mijoter 直譯法
    15 Mijoter 直譯法
     
    16 Blanchir 直譯法
    17 氽水 Cuit par I'eau chaude /brievement bouilli 直譯法
    18 La cuisson a I'eau / etuvee 直譯法
    19 蒸/清蒸 a la vapeur / cuire a etuvee sans assortiment 直譯法
    20 火候 M ait riser le feu /
    le controle du feu de cuisson / controler la duree et la temperature 直譯法
    21 鍋氣 Guoqi 音譯法
    22 蓑衣刀法 La technique du roseau impermeable 直譯法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與美食烹飪有關的術語主要使用了直譯法,個別使用了音 譯法和意譯法。由于兩國語言和文化之間的不對等,這些詞語和譯文之間也難以實 現概念意義和文化意義上的完全對等。
    這種不對等體現為兩個方面:一,不同漢語對應同一法語表達。例如5和6, 7 和8, 10和11, 13、14和15,當中較為典型的是"煎"和■炸"的翻譯。煎和炸在中文 中指不同的烹飪方式,但是法語中用"frire” —詞來表示這兩個詞語,為區分這兩個 詞語,表示"煎"的含義時,應該多使用po倉I6 —詞driller-詞容易和煙熏、燒烤 混淆)。二,同一漢語對應不同的法語表達方式。比較典型的有1,11,14, 17,19和 20o用不同的法語表達解釋同一漢語詞語,可以促進觀眾對該詞的理解,豐富譯文 的表達層次,例如1和20達到了較好的文化傳遞效果。但如果其中的表達和其他 詞匯的翻譯重合,會給觀眾留下疑惑,例如11和14中的某種譯文和其他詞語重復。 因此,譯者需要精確翻譯每一個文化負載詞,盡量實現漢語和法語的唯一、準確的 對等,避免出現混淆。
    第三節制度文化負載詞
    位化學與翻譯》一書中講述了制度文化包含的三個層次①:第一,與政黨、團 體、社會組織有關的文化詞匯;第二,社會習俗、道德標準、行為規范等人們需要遵 守的制度規范;第三,表示特定文化意義的詞語,如人名、特定事件名等詞語。根據 紀錄片文化負載詞內容,我們主要劃分出3類制度文化負載詞,即與節日、習俗和 特定文化有關的詞語。
    一、節日
    表15表示節日的文化詞匯
    1 新米節 La fete du riz nouveau 直譯法
    2 春節 La fete du printemps / le nouvel an
    chinois 直譯法/意譯法
    3 望果節 La fete Wangguo 音譯+直譯法
    4 清明節 Le festival de Qingming 音譯+直譯法
    5 古爾邦節 Le festival de sacrifice 意譯法
    6 端午節 La fete du dragon 意譯法
    7 重陽節 La fete du double neuf 意譯法
    8 冬節 Le solstice d'hiver 意譯法
    9 中秋 La fete du festival de la moitie de
    I'automne 意譯法
    表15總結了紀錄片中有關節日的表達和對應譯文,譯者主要使用直譯、音譯+ 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式。直譯適用于字對字翻譯可以被理解的漢語詞匯,使用頻率 較低;音譯+直譯既可保留中文發音特色,又可以解釋原詞屬性;意譯法在節日翻譯 方法中占多數,符合讓讀者更容易接受外來文化的翻譯目的。
     
    ®周志培,陳運香.文化學與翻譯[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185.
    17
    二、習俗
    表16表示習俗的文化詞匯
    1 流水席 Le banquet de Liushui, c'est- a- dire lorsque le premier groupe de personnes finit son repas, il quitte la table, le deuxieme groupe prend suite la place. 音譯+意譯法
    2 糯娃 Nuowa 音譯法
    3 擺桌 Baizhuo 音譯法
    4 過山瑤 Les Yao trans- montagnards 音譯+直譯法
    5 過早 une faqon de passer la matinee 直譯法
    上述列舉的5個表示習俗的文化負載詞以音譯和直譯為主,其中1使用音譯法 簡要解釋,隨后意譯法進行文內補充。這一翻譯方式傳遞出的信息較為完整,觀眾 理解了 "流水席"的概念意義并了解該詞的漢語發音,但遺憾之處在于無法譯出該詞 的文化信息,即最初因使盛菜的木質條盤漂流在流動的水渠上便于香客就餐而得 名;客人陸續來到,隨到隨吃隨走的宴客方式,具有很強的流動性,"流水”一詞容 易使人聯想到這一點。2、3使用音譯法,因語境加以信息補償,不會影響觀眾理解, 在此條件下,音譯可以介紹本國文化,給觀眾留下一定印象。因原詞構成簡單,容 易理解,4和5的表達也可以被外國觀眾理解。
    三、特定文化
    表17表示特定文化的文化詞匯
    1 留守兒童 Les enfants gardant du fort 意譯法
    2 眷村 Les villages militaires 意譯法
    3 高考 L'examen d'entree Puniversite / 意譯法/音譯法
     
    Gaokao
    由于表示特定文化的詞匯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歷史、社會、教育等領域的文 化特征,是這個民族或者地區所獨有的文化,音譯或直譯難以達到向目的語觀眾傳 遞信息的目的,使用機會較少,意譯法從觀眾角度考慮,譯文更符合觀眾的思考方 式。例如,3的第一種翻譯表達就譯出了高考的含義,即“大學入學考試”。但在該詞 出現的另一處地方,有了第一種譯文的解釋說明,譯者第二次直接使用了音譯法, 觀眾可以理解譯文含義,并且了解了中國高考制度的存在。
    第四節精神文化負載詞
    精神文化負載詞是人們思維活動形成的產物,根據紀錄片涉及的精神文化,我 們將這些詞匯分為價值觀念、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四個方面。
    一、價值觀念
    表18與價值觀念有關的文化詞匯
    1 獵殺不絕 On ne tue pas tout lors de la chasse. 直譯法
    2 吉祥/如意 Propice / a son so uh ait 直譯法
    3 苦盡甘來 Apres ramertume, c'est la douceur. 直譯法
    4 師傅領進門 Le maitre peut juste te guider jusqu'a la porte du chemin. 直譯法
    5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Vivre des ressources naturelles
    environnantes 意譯法
    6 農歷九月,母蟹最 美;十月公蟹最肥 En septembre, les crabes feminins so nt tres bons; en octobre, on prefere manger des crabes masculins. 意譯法
    19
    7 詩田沒師傅,面前一 塊水豆腐 On dit qu'il n*y a pas de guide a suiv re pour planter une terre. 意譯法
     
    廣大的勞動者們在數以千年的辛勤勞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勞動經驗和人生感悟, 這一點也體現在 指尖上的中國》解說詞的字里行間當中。以上這些表達價值觀念 的詞匯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可以完整保留原 詞的信息和文化特點,又不至于譯文晦澀難懂。意譯法提取了原詞想要表達的含義, 但無法譯出原詞的外形。5, 6和7皆是形式工整,詞匯外形有特點的詞語,3個詞 語使用了對仗手法,押韻,比喻的手法,意譯法未能將之體現出來,但傳遞出原文 最主要的文化信息,滿足觀眾的需求,實現了文化交流的目的。
    —、乙
    表19與藝術有關的文化詞匯
    1 太極拳 Boxe Taiji 音譯+直譯法
    2 唐詩/宋詞/昆曲 La poesie Tang, I'ecriture de chants Song, les balades Kun 音譯+直譯法
    3 揚州評話 Conter des histoires a Yangzhou 直譯法
     
    以上詞匯同樣以音譯和直譯為主,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語言鮮明的文化特征, 傳遞出源語言文化信息,實現了兩種語言和文化之間的溝通,觀眾可以借此了解中 國的藝術文化。
    三、哲學
    例1:古人稱贊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貧,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順 其自然"。
    20
    譯文:Les anciens font I'eloge du tofu de la paix et de la vertu, les gens qui mangent du tofu peuvent se contenter d* une vie pauvre, ceux qui fabriquent le tofu save nt comment laisser les choses a faire naturellement.
    “和德"一詞使用了直譯法,被字對字翻譯為"和平、美德"。"和德”一詞取自古 人歸納豆腐的+德:"水者柔德;干者剛德;無處無之,廣德;水土不服,食之則愈, 和德;一錢可買,儉德 .....”許多人到異鄉如果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會先吃豆腐, 這樣身體會逐漸適應當地環境,這說明豆腐的"和德"是一種調和的功效,它可以把 不同地方飲食特性緩和、中和。豆腐也可以與其他食材一起烹飪,在融合、吸收其 他食材本身的滋味時,既增加了自身的鮮美,又不會搶奪其他食材的風頭,這表明 豆腐的"和德"也是一種謙和。因此原詞想表達的是豆腐的調和功效以及謙和的美 德,譯文將兩字分開直譯,且paix多指“和平、心境的平和”,二者文化意義并不相 同。譯者在翻譯這類詞匯時要認真揣摩原文的含義,準確理解原詞所要表達的含義, 與哲學有關的文化詞匯難以通過直譯的方式把信息完全表達出來,可以借由意譯或 其他形式補充說明。
    四、宗教信仰
    表20與宗教信仰有關的文化詞匯
    1 媽祖廟 Le temple Mazu 音譯+直譯法
    2 關公像 La statue de Dieu du Guangong 音譯+直譯法
    3 天堂 Un amoureux de pays 意譯法
    4 緣分 Yuanfen, c' est- a- dire le lien des forces 音譯+意譯法
    5 清真拉面館 Les restaurants de Lamian litteralement ble etire tenus par des musulmans 音譯+意譯法
    6 如意娘娘 La De esse Ruyi 音譯+代換法
     
    每個民族與地區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國的儒家思想、 道教以及后來傳入的佛教思想都對各自的國家有深遠的影響。以上列舉的詞語中, 直譯和意譯都有一定的比重。涉及人物名字的宗教詞匯使用音譯+直譯或者音譯+ 代換法,這樣既保留中文特色,又闡明詞語類別特征,1, 2和6符合這一規律。
    3的翻譯使用意譯法,并沒有直接將"天堂"譯為ciel或者paradise翻譯時把 該詞放在整句話中理解更為恰當,原句為:"廣州是年輕人奮斗的戰場,也是老年人 生活的天堂。"譯文為:"Guangzhou est un champ d' opportunite de carriere pour lesjeunes, mais aussi un amoureux de pays pour les plus 2g6s.■"天堂" 有兩層含義,一為宗教當中善良的人在死后靈魂的居住之地,和地獄相反;二是用 來比喻為美好的生活環境。原句中的該詞指第二層含義。因此在翻譯時要了解原詞 的本來含義和引申意義,準確傳遞原文想要表達的文化信息,不能只追求字面信息 的直譯。
    4和5皆使用音譯+意譯法,意譯有文內注釋的作用,幫助觀眾了解該詞,但因 為要保持解說詞和圖像信息的同步性,所以譯文不能過長,譯者要盡量精簡意譯部 分。
    第五節語言文化負載詞
    根據該紀錄片中出現的語言文化詞匯的特征,我們將其分為6類,即成語、俗 語使用修辭手法、暗含典故、與文學作品有關、涉及漢字構詞的詞匯。這些詞匯是 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濃縮形成的精華,集中呈現了漢語獨特的文字美,是漢語獨有 的存在,翻譯具有很高的難度。
    一、成語
    表21紀錄片中出現的成語
    1 手口相傳 Enseigner par bouche et oreille 意譯法
    2 洗盡鉛華 Libre de tout pretexte 意譯法
    3 刀光劍影 Les couteaux bril lent et les lames dansent dans la
    cuisine. 意譯法
    4 日新月異 Chaque jour qui passe amene un nouveau changement. 意譯法
    5 奇貨可居 Ce dernier etant considere comme une nourriture precieuse. 意譯法
     
    以上成語皆使用意譯法。關于成語的翻譯,巴斯奈特認為,在語際翻譯過程中, 成語被另一個成語替換,但不是建立在成語中的語言要素的基礎上,也不是和該成 語一致或相似的意象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成語的功能上。代替原成語的譯文成語 在目的語文化中實現和源語言文化相同的功能。意譯法翻譯成語注重原詞文化含義 的傳遞,注重文化功能對等的實現,但有兩點不足:一是譯文容易過長,且紀錄片 沒有法語字幕,容易造成觀眾聽力上的疲憊。二是譯文的形式美和意義準確難以共 存。3和4皆使用互文的修辭手法,兩個短詞組成一個詞語,兩部分互相呼應,互 相闡釋,互相補充。翻譯時不能將兩部分割裂,需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翻 譯3時,譯者使用擬人手法,遵守成語原本的形式,將"刀光劍影"重新表達為"廚房 里,刀閃著光,劍在舞動",但未能兼顧到成語的互文手法所表達的含義,該詞本義 是"隱約顯現出刀劍的閃光和影子";翻譯4時,譯者將"日新月異”表達為"過去的 每一天都帶來新的變化”,意義表達清楚,但是詞語中的"月異"未譯出,未能兼顧到 成語的外形美。譯者翻譯時需要認真理解成語的含義,必要時把意義的表達放在首 位,盡量兼顧成語的外形美。
    二、俗語
    例2:立秋節氣,天氣開始轉涼,中國的北方人講究吃餃子。這個習俗在北京叫
    23 做“貼秋膘"。葷素搭配的餃子,在老百姓看來,是補充能量的理想食物。
    譯文:Des le debut de I' automne, le temps devient froid, dans le Nord de la Chine, on prefere manger des raviolis, c* est une tradition pour resister au fro id. La farce est composee de viande et de legume, c* est I* un des aliments preferes des Chinois.
    例3:秋季,用味厚的食物補償苦夏的虧空,抵御即將到來的寒冬,俗稱"貼秋 膘”,是中國農業社會的傳統。
    譯文:La nourriture aux couleurs frappantes est preparee en automne pour compenser la perte en ete intense et pour se defendre contre I' arrivee de I* hiver froid imminent, cette methode est appelee "se mettre un peu de graisse d'automne" et c* est une tradition de la societe chinoise agricole.
    “貼秋膘"的兩種翻譯分別使用了意譯法和直譯法。第一種譯文中該詞反譯過來 為"抗寒",譯出了這一習俗的主要目的,但沒有譯出把原詞的形象生動的文化特征 展現出來。第二種則是字對字翻譯。譯文形象貼切,通俗易懂,觀眾可以理解這一 俗語。
    例4:壓軸菜
    譯文:Le plus important plat
    例4使用意譯法。"壓軸"一詞原指一場戲劇演出的倒數第二個劇目,通常是劇 目的重點,現在多數人把壓軸理解為最后一個節目。該詞通常用來比喻最重要、最 令人矚目的事情,因此將壓軸菜意譯為“最重要的菜肴”符合原詞本義,但未能譯出 "壓軸”一詞的文化含義,沒有實現文化上的完全對等。
    三、修辭手法
    表22紀錄片中使用修辭手法的文化詞匯
     
    1 歲月不饒人 Le temps ne s'a準te pas. 意譯法 擬人
    2 魚肚白 Q uand il commence a faire jour 意譯法 比喻
    3 水泥森林 La jungle 直譯法 比喻
    4 年年有余 Le poisson est un signe de bonne
    augure. 意譯法 雙關
    5 餃子寓意更歲交
    Ravioli se dit" Jiaozi', ga veut dire le nouvel an prend la releve de I'annee. 意譯法 雙關
    6 馬到成功的拖鞋 Les chaussons symbolisant sa mission accomplie 意譯法 雙關
    7 一位作家這樣描 述中國人淳樸的 生命觀:無論埋頭 種田,還是低頭吃 飯,他們總不會忘 記抬頭看一看天。 Un ecrivain a decrit la pensee de la vie des Chinois: les Chinois expriment toujours leur gratitude au ciel quand ils travaillent aux champs ou mangent chez eux. 意譯法 對比
    8 人們春種、秋收、 夏耘、冬藏。 Semer au printemps, moissonner en automne, desherber en ete et se creer les provisions en hiver. 直譯法 排比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紀錄片中使用修辭手法的文化負載詞多數使用意譯法,少
    數使用直譯法。意譯法只能傳遞出原詞的意義,很難譯出詞語使用的修辭手法。例 如2的翻譯把“魚肚白"一詞中表示天亮的含義譯出,但天亮的像魚肚子的顏色,白
    25
    里略帶青色這一比喻信息未能譯出。1,4, 5, 6擬人、雙關的修辭手法,譯文也是 如此。7中的"埋頭種田,低頭吃飯,抬頭看天",一低一抬之間道出了對上天的敬畏 和辛勤勞作的精神。譯文未能譯出這一對比信息。
    8的翻譯使用直譯法,可以保留原文排比的形式特點,并力求準確傳達源語言 內在含義。但直譯法不能一味追求與原詞的字面對應,如3中的"水泥森林”被譯作 "jungle但林;弱肉強食的世界)”,放在該詞所在的原句中不甚恰當。原句為:"世 事變遷,人心進退,越是在水泥森林里久居,越向往對農耕生活的回歸。"譯文為: "Alors que le monde change, les gens changent avec lui, celui qui change le plus vit concretement dans la jungle tandis que I* autre desire vivement de retoumer a un style de vie plus agraire."水泥森林指城市的高樓大廈群, 該詞的譯文應該含有兩點信息:一是用水泥建造的"森林"來暗喻高樓林立的城市, 二是城市生活的節奏快,壓力大,與閑適的農耕生活形成對比。譯者要選擇合適的 詞匯做好相關詞匯的翻譯。
    四、典故
    例5:每到秋冬,阿添家的臘味店簡直就是一座"臘味大觀園"。
    譯文:En automne comme en hiver, la boutique d* A Tian ressemble a un grand marche d' aliment seche.
    “臘味大觀園"一詞使用意譯法。大觀園是小說紅樓夢》中賈府為元春省親而 修建的,這處場所是繁華、富足的象征,例句將臘味點形容成一座大觀園,形象的 描繪了該店品種繁多的含義,國人深知“大觀園”一詞背后的文化典故,但是國外觀 眾卻不甚了解,直譯無法達到翻譯效果,意譯使觀眾明白該詞表示的含義,但漢語 中的典故信息未能傳達。
    例6:頂級老饕
    譯文:Le grand mangeur
    該詞翻譯使用意譯法。饕餐原本用來形容貪食、貪婪之人,蘇東坡曾在佬饕
    26 
    賦》中說道:•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其后,喜愛美食的人又被稱作老饕。 譯者將"老饕"譯為“美食家",目的語觀眾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了解部分源語言觀 眾體會到的信息,未能實現完全的文化功能上的對等。
    五、文學作品
    例7: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成為一名白案廚師的路,阿苗才剛剛啟程。 譯文:En tant que specialiste de ses patisseries, Amiao commence a peine son periple, suivant les pas de son maltre qui I'initie a cet art culinaire.
    意譯法。"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一句出自范仲淹思陽樓記》中的"居 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譯文沒有譯出原文的對仗形式,譯 文也不甚準確,沒有解釋原句的含義,只大致翻譯出了原句含義,失去了原文的文 學色彩,未能實現文化功能對等的效果。
    例8: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譯文:Dans un enorme manoir, on n'a besoin que de deux metres pour dormir ; dans un foyer abondant, on n'a besoin que de trois repas pour survivre.
    譯文采用直譯法。出自明代《曾廣賢文》,原文:"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 間,夜眠八尺。”譯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形式與內容,雖然"千間”、"六尺”, "萬貫"、“三餐”這兩組數字上的直觀對比信息未能譯出,但譯者可以通過譯文了解 源語言想要表達的思想。譯文流暢自然,通俗易懂,使目的語觀眾和源語言觀眾有 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例9: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相親、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 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譯文:Ces gouts se melangent avec la nostalgie, le gout du travail, la persistance et les efforts. En decouvrant ces saveurs, on decouvre en fait bien plus que des aliments.
    譯文使用了意譯法。“才下舌尖,又上心頭"一句使人聯想起宋代李清照在 卜 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日三餐的 味道和人們的情感、信念混合,才從舌尖褪去,又在心中隱隱浮現。譯文譯出了原 句的內涵,但未能譯出“舌尖”到“心頭"的微妙所在。
    六、漢字構詞
    例9:"魚"和“羊"組成漢字里的“鮮"字,這是中國人對味道至高無上的評價。
    譯文:Le mot chino is pour "fraicheur" est compose des idees au gramme pour "poisson" et pour "mouton ", cela prouve combien les Chinois accordent la valeur au gout.
    漢語和法語分別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是象形文字而法語是拼音文字,漢語中 某些字可以拆分、合并成不同的字,這種文字游戲屬于翻譯中的不可譯現象。在翻 譯“鮮"字由"魚"和"羊"組成這一信息時,譯者進行了直譯。這一方法保留了原文的 含義和特色,符合傳播漢語文化的翻譯目的。
    本章小結
    表23文化負載詞翻譯方法總結
    直譯
    音譯
    音譯+
    直譯法 意譯 法 増譯
    省譯
    泛化
    代換
    音譯+
    代換法 音譯+
    意譯法 直譯+
    代換法
    生態 7 2 1 13 1 1
    物質 90 12 9 60 17 2 3 18 1 7 2
    制度 3 3 3 9 1
    精神 6 4 4 ] 2
    語言 5 17
    總計 111 17 17 103 18 2 3 18 2 11 2
     
    總體看來,在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中,直譯法和意譯法使用占比較高。直譯法和 音譯法以源語言為歸宿,注重保留原詞文化特色,使用時需要考慮原詞的構詞特點 和翻譯難度,有一定的使用限制。意譯法、增譯法、省譯法、泛化法以目的語受眾為 歸宿,因此譯文更為符合觀眾的閱讀習慣,且此類方法追求實現原文和譯文的文化 功能對等而非簡單的語言信息層次的對等,更加符合文化翻譯觀的要求,適合文化 內涵較為豐富的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這兩類翻譯方法各有優劣,不同類型的文化負 載詞適合不同的翻譯方法。
    在生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中,音譯和直譯法使用范圍包括:需要遵守地理專有 名詞翻譯習慣的地理詞匯;構詞簡單、在法語中有相關表達的歷法詞匯;原詞含有 屬性信息或者形象生動的鄉間叫法的食材名稱。意譯法、增譯法等適用于:有口頭 約定俗稱的地區名稱;有歷史文化背景的地理名詞;文化內涵豐富、往往造成詞匯 空缺現象、較難直譯的歷法詞匯;直譯較難理解、以闡釋詞語概念意義為主的特色 食材。
    物質文化負載詞中的不同類別的文化詞語也有不同的翻譯方法。人們勞作 使用的、某個地區或民族特有的工具詞匯在翻譯時通常使用意譯法或者代換法進行 文化轉換,直譯或音譯的方法適用于有語境信息或圖像信息進行補充的工具詞語。 二,衡量尺度一般使用代換法,換算成國際通用的度量單位,但個別單位可以使用 音譯法的方式用來推廣中國文化。三,與建筑有關的詞語,譯者傾向于使用直譯或 音譯,根據不同的建筑詞語被外國觀眾了解的不同程度,個別詞語已經為目標觀眾 所熟知,可直接音譯。原詞構成簡單、目的語中有相似詞語,可以直譯。針對目的語 受眾不甚了解的建筑詞語,意譯法可以用于解釋源語言文化。四,鑒于該紀錄片的 性質,美食翻譯占據翻譯方法分析研究的多數。美食文化詞匯中,以使用食材、烹 調方法命名的美食通常使用直譯或音譯法;以歷史故事、地方方言、食物外形命名 的美食通常使用意譯法;另外,多種翻譯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既可以滿足目的語觀眾 對原文文化的觀賞需求,又避免了交流困難的情況。五,與烹調有關的詞語多數使 用直譯法,譯者需要嚴格區分、精確翻譯不同的烹飪術語。
    在與制度有關的文化負載詞中,節日詞匯的翻譯直譯和意譯并存,二者各有優
    29
    劣;表示習俗的詞匯以音譯、直譯為主;表示特定文化的詞語一般采用意譯法。
    在精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中,與價值觀念、藝術、哲學有關的詞匯皆以直譯為 主,與宗教信仰有關的詞語多數在音譯法的基礎上,用直譯、意譯、代換的方式加 以補充說明。
    在語言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中,成語、俗語、使用修辭手法的文化詞匯、典故、文 學作品皆以意譯為主,直譯為輔,力求原詞文化含義的完整傳遞。
    由此可見,該紀錄片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方法的選擇與下列因素相關:原文的 構詞特點和翻譯難度,源語言文化在目的語文化中的空缺現象;源語言文化在目的 語文化中的傳播和接受情況;目的語觀眾的思維方式;紀錄片文本類型對翻譯選詞 的影響。譯者應該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找到合適的文化 對等語,實現原文和譯文在各自語言和文化功能上的對等。
    第三章紺尖上的中國》文化負載詞翻譯問題總結及
    改進建議
    對紀錄片中文化負載詞譯文進行詳細的分析之后,有必要對譯文中出現的問題 加以總結,進行反思,以便于譯者汲取經驗教訓,為讀者提供更好的翻譯方案。
    第一節文化負載詞翻譯問題總結
    一、對漢語文化負載詞理解和表達有所偏差
    紀錄片個別詞語的翻譯存在一定的偏差,譯者需要做到理解準確、選詞精確、 表達完整。
    譯者應充分了解原詞傳遞的語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做好源語言的接收工作。在 已經分析過的文化負載詞中,個別詞語出現了理解錯誤的現象。例如,上一章提到 過的"頭伏”和“三伏天"兩個詞語的翻譯,因為譯者理解上的偏差,將“頭伏”解釋為 "夏季開始”,將“三伏天"譯為"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導致目的語觀眾接受到描述 模糊甚至錯誤的信息,因而不能起到向外國觀眾展現中國歷法知識與文化的目的。 正確理解文化負載詞在該國文化中的意義是傳遞給目的語觀眾正確信息的前提,譯 者需要避免此類錯誤的再次發生。
    接收原文后,譯者在進行創造性翻譯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對等語,精確地表達 出原文的文化含義。譯者將"摘禾刀”譯作"faucille鐮刀)",將"窯洞”譯作"grotte / maisonnette",表達不夠精準,譯者可尋求其他表達方案,例如,法語詞典中的 "maison- grotte"-詞用來形容"窯洞"更加生動形象,且符合原詞的文化含義。
    除了表達的精確性之外,還需要注意表達的完整性,盡量避免原詞文化信息在 譯文中的缺失。文化信息缺失分為兩類:一是譯者在翻譯某些形象生動、為該語言 和文化所特有的漢語詞匯時,其表層的概念屬性和背后的文化意義往往不能兼得, 例如"黃泥拱”、"年糕"、"鍋盔"等等。為保證目的語觀眾能夠理解原文,譯者優先 選擇闡釋該詞的概念含義而非其隱藏的文化信息。二是譯者漏譯個別詞語中的文化 信息。例如,"蟹黃汪豆腐”中“汪"字含義未譯出,"垮燉雜魚"中"雜"字說明使用了 多種魚進行烹飪,譯文"le ragout de poisson燉魚)”未體現出來這一信息。譯者 應該盡可能將原詞中的信息表達完整,追求目的語文化和源語言文化信息的對等。
    二、原文與譯文的非唯一性對應
    原文與譯文的非唯一性對應分為兩種,即一個漢語詞有兩個以上的法語譯文或 者是一種法語譯文對應兩個以上的漢語詞語,這一現象除了之前在烹飪術語中出 現,也出現在其他領域的詞匯中。
    (-)同一漢語詞對應多個法語譯文
    由于該紀錄片是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中國的美食和背后的故事,個別文化負載詞 會在不同的集數中重復出現,或者在一定的時間里被反復提及,因此,部分詞語會 有不同的法語譯文。同一個詞語對應的不同法語譯文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即譯 文使用了相同的翻譯方法,表達的信息大同小異;或者譯文使用不同的翻譯方法, 傳達的信息也有較大差異。
    1 蔥燒
    海參 Les concombres de mer au poireau /
    Les holoturies aux ciboules blanches 直譯法
    2 西湖
    醋魚 Le poisson du lac de I'Ouest en vinaigre /
    Le poisson du lac de I'O uest dans une sauce
    aigre- douce 意譯法
    3 腳板
    年糕 Le gateau de riz glutineux en forme de longue bande /
    Le gateau de riz glutineux de plante du pied 意譯法
    4 臭豆腐 Le tofu puant de Huizhou / La friture du tofu fort 增譯法
     
    5 腌篤鮮 Yanduxian / La soupe shanghaienne appele
    Yandu 音譯法/ 音譯+意譯法
    6 肉夾饃 Le Roujiamo, un sandwich local /
    La viande hamburger 音譯+代換法/
    代換法
    7 白切雞 Les eminces de poulet / Le poulet bouilli 直譯法/
    意譯法
    8 春節 La fete du printemps/ Le nouvel an chinois 直譯法/
    意譯法
    從表格中可以得知,前四個詞語的譯文都有相似之處,個別用詞有所調整,有 效避免詞語表達的單調性;后四個詞語中,不同的譯法傳遞信息的重點不同,豐富 了譯文的表達,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語言描述角度了解同一個漢語詞語。
    U)同一法語譯文對應多個漢語詞
    1 7月頭伏/立夏 Le debut de I'ete 意譯法
    2 燉/煨/憎 mijoter 直譯法
    3 年糕/打糕 Le gateau de riz glutineux 意譯法
    個別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出現了重復現象。譯者混淆了原文不同詞語的文化概 念,使目的語觀眾接收到不準確甚至錯誤的信息。為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譯者需 要深入了解源語言文化,把不同的概念準確區分開來,并選擇合適的詞語表達源語 言的文化信息,做到源語言和目的語的準確對應。
    三、譯文長度的控制
    該紀錄片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具有無注性和同步性的特征,譯文需要力爭做到 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受限于漢語和法語語序結構、思維習慣、表達用語的不同,譯 文應該盡量用短句來配合紀錄片中的圖像順序。個別文化負載詞的譯文過長,可以 進行適當的簡化。
    例如;"粽子 (Le gateau de riz en forme de pyramide enveloppe d'une feuille de roseau fumant)"和"流水席 (|_e banquet de Liushui, c*est- a- dire lorsque le premier groupe de personnes finit son re pas; il quitte la table, le deuxieme groupe prend suite la place.) wo “粽子”一詞在第一季第二集中多次 重復出現且譯文較長,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來簡化譯文并且豐富該詞的表達方 式。譯文信息完整,但篇幅過長,需要我們調整翻譯方案。
    第二節改進建議
    通過適當的舉例分析和總結,以上問題需要譯者在翻譯時盡可能保證譯文信息 達到四點要求:準確性、完整性、統一性和簡潔性,為達到以上四點,本文從以下幾 個角度出發,在文化翻譯觀的指導下,避開上述的三大問題,尋求合適的翻譯方案, 使目的語觀眾有更好的觀看體驗。
    一,準確理解,精確用詞。文化翻譯觀指出,不能把語言從文化中分離出來,應 該以文化為翻譯單位,找到原文中應該被替換的恒定信息和合適的對等語,使原文 和譯文在各自的文化中實現功能等值。準確理解兩國語言和文化是實現這一過程的 前提和重要條件,譯者輸出的譯文應該表達精確,概括完整。準確理解文化負載詞 的語言含義和文化含義,這一點要求我們把該詞放到特定的文化中理解并翻譯。語 言的翻譯不能脫離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只有置身于當地文化中,譯者才能真正領略 源語言蘊含的文化思想,接收到正確的語言文化信息,為該詞的再創造奠定良好基 礎。譯文表達的精確性和完整性要求譯者找到該詞在目的語文化中為目標觀眾所理 解并接受的合適對等語,達到源語言和目的語文化功能的對等,這對譯者的再創造 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發揮譯者再創造能力。譯者在進行再創造性翻譯的過程中充當著橋梁的作 用,是兩種語言和文化的對接者。譯者應當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對原文進行恰當 的文化轉換,掃清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障礙,使源語言觀眾和目的語觀眾對同一 文化負載詞有相同的理解和感受,為目的語觀眾展現中國文化特色,滿足目的語觀 第三章■尖上的中國》文化負載詞翻譯問題總結及改進建議
    眾的觀看期待性,進而實現我國的文化"走出去”戰略,達到文化自信的要求。
    譯者的再創造能力集中體現在語言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上,由于出現了大量的文 化空缺詞匯,譯者需要結合既有的翻譯方案和具體的文化意象,使用創造性的表述 在目的語文化中再現源語言的文化內涵。譯者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兩種語 言,還需要廣泛了解語言承載的文化意義,精確選擇譯文用詞,力爭再現源語言文 化意義的同時兼顧目的語的“形式美”。
    三、有效結合多種翻譯方法。當我們無法在目的語中找到對應的文化功能等值 詞語時,應該首先承認文化的差異性并積極解決這一問題。文化負載詞的常見翻譯 方法各有優劣,譯者應當根據文化負載詞的不同特征和其他的文化影響因素,選擇 合適的翻譯方法或將翻譯方法有機結合使用,尋求最優的翻譯方案。直譯或音譯可 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中國文化特色,必要時可以結合意譯等翻譯方法闡釋原詞文化含 義,來掃除文化障礙,以便于觀眾了解和接受異國文化。
    由于該文本翻譯是以紀錄片解說詞的形式出現,翻譯方法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源 語言文化因素,還要考慮紀錄片這一形式對譯者選擇翻譯方式的影響。不同于文學 作品,紀錄片可以借由圖像形式進行信息補償,在翻譯時譯者應當將譯文和圖像有 效結合,實現圖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同步。例如,"粽子(Le gateau de riz en forme de pyramide enveloppe d'une feuille de roseau fumant)—次可以避免在第一 季第二集中反復提及,結合紀錄片的圖像信息和解說詞的語境信息,以及文化信息 一一"粽子"作為中國人過端午節的標志性食物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為外國人所了解, 譯者可以使用音譯法"Zongzi"來直接表達。
    四,規范管理文化負載詞。文化翻譯觀要求源語言和目的語在各自的文化中實 現功能對等,對文化負載詞進行規范化管理有利于中國特色文化的對外宣傳。同一 原文對應不同譯文,雖然豐富了譯文的表達層次,但容易對觀眾理解造成困擾。因 此,應當將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進行統一化、規范化管理,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表 達延伸。此外,應當把容易混淆的文化負載詞概念區分開來,注重譯文表達的精確 性,避免目的語觀眾對不同詞語理解混淆的現象。
    本章小結
    這一章總結了翻譯中出現的三類問題,即源語言理解和再表達過程中的偏差、 原文與譯文的非唯一對應、譯文的冗長問題;并從文化翻譯觀的角度提出了四個翻 譯建議:準確理解、精準用詞;譯者主導、再次創造;多種方法、信息補償;統一制 定、規范管理,以此來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完整性、統一性和簡潔性。譯者作為翻譯 的主導者,應當深入了解兩國語言與文化,找到合適的文化對等語,實現原文和譯 文在文化功能上的對等效果,促進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同時,還要考慮到紀錄 片翻譯的特點和要求,合理使用紀錄片的信息補償功能,結合紀錄片的特點,選擇 恰當的翻譯方式。
     
    結語
    通過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指導炳尖上的中國》中出現的漢語文化負載詞 的分析研究工作,我們試圖發現譯者傾向于使用的翻譯策略,以及翻譯中出現的問 題和對應的建議,這有助于我們提高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質量,推動中國特色文化走 出國門,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軟實力。
    通過對前人針對該紀錄片文化負載詞的硏究進行總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關于 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有待加深,特別是法文版本的研究。法譯版紀錄片研究集中在美 食文化和紀錄片的語言美學上,還未曾對文化負載詞有系統的研究。針對英譯版已 有的研究從不同的理論角度進行分析,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示。國外研究多數針對紀 錄片本身而非翻譯問題。因此,研究該紀錄片法語版本的文化負載詞有助于我們彌 補該領域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通過對文化翻譯觀的簡要介紹,可以看出該理論提出的翻譯觀念適用于該紀錄 片的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工作。文化翻譯觀認為,在翻譯時應該以文化為翻譯研究 單位,按照一定的參考系統,找出恒定的文化信息和合適的對等語,實現兩種語言 在各自文化中的功能等值,以及源語言觀眾和目的語觀眾相同的理解感受。在這個 過程中,譯者要發揮自己的再創造性,從目的語觀眾的角度考慮,滿足觀眾需要。 文化翻譯觀強調以目的語觀眾為主,使用目的語觀眾熟悉的表達方式,不能把源語 言文化強加到目的語文化中,但適當的直譯有助于兩國語言和文化的碰撞與交流, 這要求譯者掌握好二者之間的處理法度。
    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了文化翻譯觀和文化負載詞之間的聯系,即譯者發揮的作 用、紀錄片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原則和文化負載詞的常見翻譯方法。文化翻譯觀認 為:譯者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性、創造性和橋梁性作用,直面翻譯中的重點難 點,找到合適的文化對等語,促進兩種語言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不同于文學作品的翻譯,紀錄片的文化負載詞翻譯有無注釋、同步性和補償性 的特征,譯文要根據這些特征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案。紀錄片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方
    法可以被分為三類,即音譯法、直譯法;意譯法、代換法、增譯法等;多種方法相結 合 音譯+代換法、音譯+意譯法等)。從文化翻譯觀的角度分析文化負載詞有助于 我們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有進一步的了解,便于展開具體的研究工作。
    接下來以表格的形式列舉出該紀錄片中的文化負載詞及其譯文,在總結前人分 類的基礎上,文化負載詞被歸為生態、物質、制度習俗、精神、語言文化負載詞五類。 經過對各個種類文化負載詞譯文和翻譯方法的總結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定的翻 譯規律??傮w來看,譯者在翻譯時側重使用直譯、意譯并重的翻譯方式。直譯和音 譯法使用占比較高的可行性在于語境信息和圖像信息的補償性,還適用于原詞構成 簡單的情況;意譯法適用于文化空缺現象、文化內涵豐富、異化較難理解的詞語。 歸化異化各有優劣,譯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選擇。
    之后總結翻譯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應對建議。這一章主要總結了三個問題,即 翻譯中理解和表達上的偏差、原文和譯文的多種對應、原文信息傳遞時缺失以及譯 文長度的控制。為應對這些問題,根據文化翻譯觀的指導,應該發揮譯者的主導性 作用,深入了解兩國語言和文化,選擇合適的譯文用詞,使用多種翻譯方法相結合 的翻譯技巧并利用圖像信息的補償優勢,對文化負載詞統一、規范管理,力爭實現 漢語和法語在各自文化中的功能對等。
    此外,該紀錄片中出現的文化負載詞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例如,可以擴大研 究范圍,增加研究的詞匯數量,對詞匯使用的翻譯方法進行進一步論證?;蛘呤菑?其他理論角度分析文化負載詞,為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硏究帶來不同的看法。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蔡平.翻譯方法應以歸化為主[J].中國翻譯,2002, (5) :39-41,
    [2]陳智敏.異化與歸化理論觀照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D].南京大學,2017.
    [3]杜燕,王曉萌.《舌尖上的中國》法譯中的美學再現[J].雙語教育研究, 2017,4(03):53- 61.
    [4]郭堅.目的論視角下字幕翻譯策略研究[D].濟南大學,2015.
    [5]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1998(02):13- 20.
    [6]胡際斌.接受美學視角下紺尖上的中國》字幕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研究[D]. 湖南工業大學,2017.
    [7]賈慧.翻譯美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鱈尖上的中國》英法譯版對比研究[D]. 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
    [8]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9]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10]湯盼.中國文化專有項翻譯的制約因素及其翻譯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 學,2015.
    [11]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m 2002(05):26- 28.
    [12]王銀泉."福娃"英譯之爭與文化負載詞的漢英翻譯策略【』.中國翻譯, 2006,27(03):74-76.
    113]王穎.文化負載詞匯及其翻譯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4.
    [14]熊兵.文化交流翻譯的歸化與異化[J].中國科技翻譯,2003(03):5-9.
    [15]許建平,張榮曦.跨文化翻譯中的異化與歸化問題[J].中國翻譯, 2002(05):38-41.
    [16]許鈞.當代法國翻譯理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7]楊紅梅.韋努蒂異化翻譯理論在中國的本土化[』.山東外語教學,2012, 33(03):30-35.
    [18]楊美玲.從目的論看法語版 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食翻譯[D].四川外國語 大學,2016.
    [19]張夢笛.目的論視角下紡尖上的中國》英譯歸化異化策略選擇[J].海外英語, 2016(02):124- 125+128.
    [20]張月.從接受理論看漢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一以紺尖上的中國1》為例[』.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1):165- 166.
    [21]鄭德虎.中國文化走出去與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上海翻譯,2016(02): 53- 56.
    [22]朱丹.中國飲食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聯系我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最近高清影院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国产日韩综合不卡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国产综合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福利中文字幕最新永久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日韩精品无码视频免费专区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在线91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国产精品午夜福利精品国精品四产自在久国产无码一二三四区免费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日本一区欧美国产日韩精品国精品国产AV自在久国产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亚洲色一久久久综合网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99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99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一卡2卡三卡4卡激情短篇少妇系列小说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84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免费麻花豆传媒剧